消化性潰瘍出血之內視鏡療法
東元綜合醫院 腸胃內科 曾冠瑛醫師

  目前消化性潰瘍仍為國人最重要且常見之消化道疾病之一,估計每年的發生率約0.2%~0.3%,終身的盛行率約在5%~10%,而出血則為消化性潰瘍最常見之併發症,可達潰瘍患者之20%,根據英國報告,消化性潰瘍出血之年發生率約在50~15/100000。

  造成消化性潰瘍出血之病理機轉和未出血之潰瘍最主要的不同點在於其潰瘍底部往往有一被侵蝕的動脈,而根據一項經外科手術切除後的胃潰瘍理研究顯示,這些被侵蝕的動脈直徑平均0.7mm(可自0.1mm~1.8mm)。

  過去20年來,由於內視鏡治療術的進度,使得消化性潰瘍的死亡率由以前的10%降到6%或更低,因此在消化性潰瘍出血之急性期,內視鏡治療是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最優先選擇。

  目前內視鏡止血療法約可分四種:

  1. 局部治療:是以內視鏡於出血處噴灑凝血纖維或腎上腺素等藥物,期待止血情形能否停止,但由於僅於表面噴灑藥物之效果相較後,其它方式並不理想。
  2. 注射療法:係以內視鏡注射針將持定溶液打到出血點四週來達成止血目的,其原理乃利用(I)壓迫血管的力量(II)影響血管收縮(III)促進血管凝固來達到止血目的,目前大多數研究報告其初期止血率可達80%~100%,且由於止血針之操作方便性高,可視為第一線止血方式。
  3. 熱治療:是利用高熱使出血組織凝固以達止血目的,在選擇之工具上又可分為雷射、單極電燒、雙極電燒、熱探子。此止血方式亦可達90%以上之止血率。
  4. 機械式治療:是利用機械力壓迫出血點而達成止血目的,目前常用止血夾止血法,以內視鏡將止血夾夾住出血點,讓止血夾停留在胃內1~2天後,將其自行脫落,目前認為其止血效果佳,然操作之技巧要求高。

  由於內視鏡止血療法之進展,已改善消化性潰瘍出血病患之開刀率、住院率及輸血需要量,所以一但有潰瘍出血之可能應及早接受診斷及治療,以減少因延後治療而面臨需要手術治療的情況

2004/01/28

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地址:30268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電話:03-552-7000 信箱:service@ty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