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大腸癌之高危險群嗎?
東元綜合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會員
洪才力醫師

  根據95年衛生署統計,大腸癌居癌症死亡排行榜第三位,其每年發生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大腸癌篩檢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定期檢查與定期追蹤是重要的關鍵。

☆大腸直腸癌危險性分類

  1. 尋常(佔70-80%)危險:
    •年齡 ≧ 50歲。
  2. 中度(佔15-20%)危險:
    •年齡:任何年齡。
    •過去病史:腺性瘜肉、大腸直腸癌、卵巢或子宮癌。
    •家族病史:有一個60歲以下之一等親或二個以上之一等親在任何年齡得到    下列疾病:腺性瘜肉、大腸直腸癌。
  3. 高度(佔5-10%)危險:
    •年齡:任何年齡。
    •過去病史:發炎性腸道病變: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疾病。
    •家族病史:家族性腺性瘜肉症(FAP) 、遺傳非瘜肉性大腸癌(HNPCC) 。

☆ 如何避免大腸癌(美國癌症學會)

尋常危險性族群:

  1. 每年做大腸潛血檢查。
  2. 每5年做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
  3. 每5至10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中度危險性:

  1. 若發現單顆小於1公分腺性瘜肉時,應在瘜肉被診斷出時要馬上做大腸鏡。並在3年內要重複做大腸鏡檢查或大腸鋇劑攝影。假如檢查結果為陰性,則以後就按照尋常危險性個人的篩檢法則即可。
  2. 若發現多顆瘜肉或有大於1公分的大型腺性瘜肉時,應在瘜肉被診斷出時要馬上做大腸鏡。並在初次瘜肉切除的3年內,重複做大腸鏡檢查或大腸鋇劑攝影。
  3. 個人曾罹患大腸直腸癌且經過根治性切除時,應在手術前後要做大腸鏡檢查或大腸鋇劑攝影,而且術後一年內要重複做大腸鏡或大腸鋇劑攝影。
  4. 若發現卵巢或子宮癌時,應在一年內要做大腸鏡檢查或大腸鋇劑攝影。每5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或大腸鋇劑攝影。

高度危險性:

  1. 若發現發炎性腸道病變(IBD) ,當整段大腸均發炎時,則在疾病的診斷後8年內一定要做大腸鏡檢查並採取切片觀察有否黏膜異常;假如只有左側大腸發炎,則在疾病診斷後12至15年內做檢查即可。
  2. 家族性腺性瘜肉(FAP),在青春期就要做大腸鏡檢查和遺傳測試諮詢。假如家族性腺性瘜肉症(FAP)的診斷確定或遺傳測試結果陽性,則考慮大腸切除而且每1至2年要做大腸鏡檢查。
  3. 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癌(HNPCC) ,應在21歲時要做大腸鏡及遺傳測試。當遺傳測試結果陽性或者未接受遺傳測試的個人,在40歲以下每2年要做大腸鏡檢查,直到40歲以後,則改為每年做1次大腸鏡檢查。
2007/08/04

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地址:30268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電話:03-552-7000 信箱:service@ty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