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檢查與治療的最新進展
東元綜合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會員
洪才力醫師

  內視鏡檢查是個令人又愛又怕的檢查項目。它能提供一個非常清晰的即時影像,讓醫師能夠立即判斷疾病的類型,給予適當的診斷,並決定下一步的處置,甚至同時予以治療。例如,一個病人因為大量吐血到醫院就診,立即安排胃鏡檢查,於胃鏡影像中發現胃部有一個活動性潰瘍,中央並有一條小血管在噴血,醫師立即經由內視鏡管腔伸入止血夾予以止血,術後再給予潰瘍止血藥物3至5天就能平安健康的出院。於是病人不但立即能止血保住性命,並減少了麻醉的風險以及手術後傷口的疼痛。

  可是,內視鏡檢查卻常令被檢查者覺得不舒服,胃鏡造成病人噁心嘔吐,大腸鏡讓人覺得腹脹腹痛,這些不適令人心生畏懼,不敢嘗試,甚至因此而延誤就醫。

  現在內視鏡檢查出現了幾個新的發展趨勢:

一、 無痛內視鏡的流行:

  最近幾年健康檢查的觀念漸漸形成,大家希望藉由健康檢查來早期發現身體的一些問題。可是健檢最痛苦的一關就是胃腸鏡的檢查。於是在受檢者的需求及麻醉藥物的進展下,無痛內視鏡愈來愈盛行。

  所謂無痛內視鏡檢查,是經由點滴靜脈注射鎮靜安眠藥物,讓受檢者睡著而沒有感覺到痛苦。因為使用的是短效的藥物,且控制於淺層麻醉,對受檢者的血壓心跳影響較小,也不需插管,於術後5至10分鐘受檢者即可清醒。剛清醒時,可能會有一種像剛睡醒而未完全清醒般頭暈的感覺,一般會持續數十分鐘至兩、三小時不等,因此受檢者當天不能開車或做其他較精細的工作。受檢者對內視鏡檢查的過程不會有任何感受與記憶,因此對無痛內視鏡檢查的滿意度非常高。

  不過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做無痛內視鏡檢查。平時比較容易有噁心反胃的人、年輕人、身材瘦弱、女性、個性較焦慮緊張的人,或是過去曾做過內視鏡檢查卻有痛苦的經驗,這些人較適合做無痛內視鏡檢查。

二、 內視鏡影像的進步:

  由於電子與光學技術的進步,內視鏡的解析度也逐漸提升。再加上腫瘤染色法的使用,使醫師在內視鏡檢查發現瘜肉時,可藉由染色後黏膜表面的紋路圖像,來診斷此瘜肉是增生性瘜肉、腺瘤或早期癌,並進一步來是否需要做切片,或是直接將腫瘤切除。

  新一代的技術為『窄頻光源內視鏡』,其原理為不同波長光源穿透黏膜深度不同的特性,而選取藍綠兩種不同窄頻光源,來觀察黏膜表層毛細血管的變化。由於不同細胞組織的毛細血管構造不同,藉由光源的切換即可立即診斷瘜肉是腫瘤或是細胞增生,並決定是否需切除,減少受檢者非必要的切片檢查與染色劑過敏的機會,也縮短了檢查與處置的時間。同時因為能夠更清楚的區別不同的細胞組織,對於逆流性食道炎的觀察與腫瘤邊緣的界定,也能更清楚的診斷。本院於今年4月開始使用此窄頻光源(Narrow Band Imaging, NBI)系統電子內視鏡,為新竹縣第一家購買使用此新機型之醫院,使用半年來,對於患者提供了更可靠的診斷與處置。

三、 內視鏡微創手術的新技術:

  近年來微創手術蓬勃發展,例如膽囊切除術,以腹腔鏡取代傳統外科剖腹手術,可縮小病患的傷口,減少病人的術後疼痛,並縮短住院天數,因而漸漸成為主流。而經由胃腸鏡的治療方式,因為不需麻醉,而且沒有傷口,術後病人即可活動,幾乎無術後疼痛的問題,更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傳統最常見的內視鏡手術即『內視鏡瘜肉切除術』(Endoscopic Polypectomy)。對於基底部較窄的突起型瘜肉,可經由內視鏡伸入一個金屬線圈切刀,通電後可產生切割作用將腫瘤切除。切除過程中病人並無任何感覺,術後也無疼痛的問題,因此對於非惡性的胃腸道瘜肉,內視鏡瘜肉切除術是首要的選擇。

  若是瘜肉的基底部較寬,甚至是扁平型的瘜肉,則傳統的直接切除法就不容易切除乾淨,且容易造成穿孔等併發症,因此又發展出『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其方法為先將藥水注射入腫瘤處之黏膜下層,使黏膜先剝離開來,再利用軟套或線圈將其切除。不過此方法僅限於大小不超過2公分的腫瘤。

  若是腫瘤大小超過2公分的早期癌,目前新發展中的『內視鏡黏膜下層切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將可取代外科手術切除。其與內視鏡黏膜切除術的不同在於使用專用的針刀,由邊緣向內慢慢的將黏膜下層切開剝離,因此可切除較大的黏膜病灶。此方法不像外科手術將器官切除,仍保留著原有的器官功能。目前在日本已有切除8公分病灶的病例。對於早期食道癌、胃癌及大腸癌,『內視鏡黏膜下層切開剝離術』將會是下一個主流。

  雖然內視鏡手術在逐漸的發展中,不過目前仍侷限於早期癌。對於侵犯深度較深的進行性癌,仍應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

四、 膽道結石的治療:

  對於膽囊結石,以腹腔鏡來切除膽囊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方式。可是對於膽道結石,外科手術仍需要以剖腹的方式來處理。因此以內視鏡從膽道取出結石逐漸成為膽道結石的首要處理方法。

  對於膽道下端無狹窄的結石患者,通常可經由內視鏡將膽管開口切開,再利用網套將石頭拉出,如此病人就可不必開刀而痊癒。而對於膽管狹窄出現黃疸的患者,也可經由內視鏡置入導管,將膽汁引流,改善病人的黃疸及感染。

  內視鏡檢查是一個讓人生畏的檢查項目,可是它能提供更清楚的影像,更明確的診斷,甚至同時給予進一步的治療。而內視鏡治療術有著不需麻醉,無皮膚傷口,無術後傷口疼痛的優點,甚至可減少切除器官的需要,因此將會是未來醫學的趨勢。而無痛內視鏡治療術採用淺層麻醉,相較於外科的深層麻醉更為安全,也為受檢者提供另一種更好的選擇。

2008/11/01

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地址:30268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電話:03-552-7000 信箱:service@ty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