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毒素對巴金森氏病的影響
東元綜合醫院 神經內科 余勁毅 醫師
巴金森氏病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巴金森氏病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傳統認為是因為腦部的黑質退化,而造成顫抖、僵硬、步態異常等動作障礙。此外,病患還可能會有便祕、嗅覺下降、睡眠障礙、疼痛、憂鬱等非動作相關的症狀。巴金森氏病並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的,而是環境因素與基因交互作用的結果。在治療上以藥物為主,正因為目前仍然沒有治癒的方法,因此在預防上格外重要。

巴金森氏病的退化,從腸道神經叢和嗅覺神經開始
嗅覺神經和腸胃道的神經系統是巴金森氏病最早退化的地方。嗅覺神經的退化,會造成病患無法分辨味道,或是甚至聞不到味道。腸道神經的退化則會導致蠕動遲緩,而產生便秘。這些症狀會比動作障礙要早上好幾年,可以說是巴金森病的前驅症狀。台大醫院針對國內成年人長期的研究進一步發現:便祕患者日後罹患巴金森氏病的機會相對較高,而且便祕越嚴重,罹患的風險也越高。這樣的關聯性在50歲以上的族群最為明顯。研究人員推測,腸胃蠕動變慢,造成環境中的有毒物質容易被吸收而回饋到大腦,可能是造成腦部進一步受損的原因。

環境的有毒物質會增加巴金森氏症的風險
腸道和腦部之間會透過稱為「腸腦軸」的管道相互溝通,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為鼻腔和腸胃道是人體與外界環境接觸的入口,所以有學者認為巴金森氏病的病因,可能是因為人體接觸某些環境毒物後,先影響了嗅覺和腸道的神經,再經由「腸腦軸」逐漸蔓延到掌管動作的腦部。許多研究已經證實環境毒物會增加患病的風險。例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去年就發現:長期由環境和食物接觸某些農藥,例如目前仍常使用的殺菌劑賽福座(Triflumizole)和錳乃浦(Maneb)等,即使是在低劑量的情況下,還是會抑制人體的解毒功能而增加罹患巴金森氏病的機會,尤其以同時暴露多種農藥的族群風險最高。

食物為良藥,從改善飲食和減少毒素暴露開始
自然醫學認為「藥食同源」,著重飲食與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現代醫學也越來越重視飲食和生活型態在處理慢性疾病的價值。有鑑於此,提供一些巴金森氏病患可以參考的健康飲食原則:
1.考量農藥殘留和重金屬的問題,儘量選擇在地當令的有機或無毒食材。
2.正確清洗並多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蔬果所富含的植化素可減少環境毒素的傷害。
3.少吃精緻糖類,增加膳食纖維和水分攝取,可幫助腸胃蠕動,並增加毒素的排出。
4.用好的油如魚油、橄欖油等,避免油炸食物的壞油,可提神經細胞的功能。
5.優質蛋白則可以提供腦部和腸道製造神經傳導物質的必需胺基酸。
6.依據個人喜好,適量的食用發酵食物(如 : 優格、味增、泡菜、康普茶等),可兼具食物風味和補充腸道益菌的效果。

病友們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必須注意環境毒素的影響,並且讓「食物成為你的良藥」吧!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師醫士
加拿大自然醫學醫師學位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前衛福部台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前台大醫院巴金森中心兼任主治醫師
加拿大肌纖維症侯群自然療法特別門診研習醫師

專長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腦中風、三高控制、肌肉與神經痛症、慢性疲勞。

神經內科醫師
余勁毅 醫師
醫師代號:1014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15/12/24

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地址:30268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電話:03-552-7000 信箱:service@ty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