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氣體的發展史
東元綜合醫院 麻醉科 沈志隆醫師

  在中國歷史上,華佗(西元141—203)曾在外科手術中使用過麻醉,然而華佗的方法並未傳播開來。

  雖然早在1540年已經合成乙醚,1772年發現氧化亞氮(笑氣),1831年發現氯仿。但一直沒有人把這些有麻醉作用的氣體成功應用在醫學上。

  1844年美國牙科醫生威爾斯就在自己拔牙時,吸入笑氣獲得成功。隔年在波士頓麻省總醫院做了公開表演。然而,笑氣沒有被病人正確吸入,病患喊痛,不幸失敗。

  直到西元1846年10月6日美國牙科醫生William Morton在麻州總醫院一大群醫生和學生的面前給一個外科病人吸入乙醚,然後外科醫生給病人取出頸部瘤。這是近代麻醉史的開端。世界先進國家從此開始大規模使用乙醚全身麻醉。同年Flourens經動物實驗證明氯仿有麻醉作用。英國外科兼婦產科醫生Sinposon第一次使用氯仿於分娩鎮痛成功。

  1862年Clover氯仿麻醉機問世,但到了1868年才開始普遍使用。其後有許多麻醉氣體被臨床實驗。

  1846∼1956年乙醚統治了麻醉110年,但這時期的麻醉氣體有幾個嚴重缺點:

  1. 易燃燒和爆炸。
  2. 毒性強。
  3. 呼吸和循環的抑制作用太大。尤其1950年後開始有心電圖、血壓計等儀器問世,若再使用乙醚,產生火花導致爆炸的危險性相當高,因此,乙醚逐漸被淘汰,現在只有做動物實驗時才會使用到乙醚。

  1956年Halothane開始臨床使用,取代乙醚、氯仿等氣體,展開更安全的麻醉史新頁;但因其可能引發肝炎的風險,已經被近代更安全的麻醉氣體取代。

  1972年Enflurane,Isoflurane 相繼問世,更提高麻醉安全性,還有使肌肉鬆弛作用,有助於手術進行。近20年來,Desflurane,Sevoflurane的使用,讓麻醉誘導更快,迅速甦醒,安全性大大的增加。目前本院使用的是Sevoflurane 跟 Isoflurane,雖然價格較高,但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麻醉氣體 。

2010/05/11

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地址:30268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電話:03-552-7000 信箱:service@ty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