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醫囑服從的重要性
東元綜合醫院 精神科 楊錚宜主任

  醫囑服從 ( Medical Adherence) 指的是病患對於醫師所開立處方的遵從性。在許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病,醫囑服從經常是疾病能否獲得有效控制的關鍵因素。試著想像家中的長輩若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家人會提醒他們按時服藥,以保持血壓或血糖的穩定。若是病患認為「我不必吃藥啦,血壓量起來都嘛正常」,我們也會告訴他們「那是因為有吃藥,才會正常喔」有時候老人家記性不好,忘了吃藥,家人或醫生也可以由血壓或血糖的測量得知疾病的控制情形,發現血壓不穩了,趕緊再確認他們的服藥狀況或是請醫師調整用藥。

  像上述這些內科的慢性病,病人本身比較知道吃藥與身體之間的關聯性(有吃藥,血壓比較穩定);而且家屬也比較容易及時掌握病患的病況(沒吃藥,血壓就高起來),但在臨床上仍會看到因為患者醫囑服從不佳而影響病情。內科疾病尚且如此,精神疾病更不用說,因為病患不吃藥而導致疾病復發的例子在門診中幾乎天天可見。

  重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因為知覺扭曲、被害感以及認知功能退步造成病識感不佳,認為自己沒病,根本不肯吃藥;這時往往造成症狀惡化,出現干擾行為而必須安排住院治療;然而病情穩定出院後,病患開始漸漸不吃藥,疾病復發又得住院;這就是精神科所謂的「旋轉門效應」,指患者經常周旋於醫院病房的大門,來來回回的出入醫院。另一種疾病躁鬱症,有陣發性發作的特點,發作時患者肯吃藥,但週期過去便自動停藥,因而造成疾病復發。即使是較輕微的精神官能症如焦慮症、輕鬱症,當醫師開予抗憂鬱症藥物治療時,統計也顯示因為初期的服藥不適反應,有1/3的患者會中斷服藥,若沒有再找醫師討論,便持續身陷憂鬱焦慮之苦。

  許多精神科的治療藥物有一個特性,就是往往需要服用一至三週的時間,療效才會慢慢出現;同樣的藥理性質,也造成病患中斷服藥時,大約一至兩週體內的藥物才會完全排除;這樣的情況造成病人更容易感覺「吃藥沒效果」或者「停藥沒差別」,因此病人的醫囑服從性也更不好為。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若不規則服藥,會導致病情不穩甚至產生併發症。精神疾病呢?病患未配合醫囑時,除了自己諸多身心不適,連帶也影響家人的生活品質;若是因為幻覺、妄想而出現暴力攻擊;或者憂鬱絕望而選擇結束生命,往往造成更大的傷害;並留給親友很大的遺憾。慢性精神病患者若能配合醫囑規則追蹤,雖未必能痊癒;但可以及時掌握病情,預防嚴重復發,減少憾事發生。

  身為精神科醫師,在每一次門診,我總會不厭其煩的和病患討論服藥的狀況。再好的藥,若未確實服用,只是佔據櫃子一角的廢物。體質、個性的養成根深蒂固,要調整當然需要不少時間!「生病」是危機,提醒我們停下腳步,想想自己的生活,如何能夠經營的更健康。醫師的專業協助只是配角,最重要的仍是「想讓自己更好」的動力。然而天天服藥畢竟是一件辛苦的事,所以親友們也別忘了予以支持鼓勵,告訴病人「你愈來愈穩定、精神變好了喔!」 好的醫病關係、病患追求健康的企圖心以及親友的支持,就是增進病患服從醫囑的金三角,如此病患能夠對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生病」由危機變為轉機,賦予我們更多的機會,讓生命更有意義。

2007/03/28

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地址:30268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電話:03-552-7000 信箱:service@ty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