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時間,多一次機會 - 談自殺處理
東元綜合醫院 精神科 楊錚宜主任

  連續接到內科病房通知有二名患者需要精神科會診,第一位是一名年輕少女,在和男友吵架後吞藥自殺;被家人送來醫院經過洗胃及點滴輸液,精神已經恢復;第二位是一名年約六十多歲的老先,患有糖尿病多年,最近雙腿循還不好時常疼痛,認為自己活著只是拖累家人而且身體再也好不了而企圖跳樓,住進病房後仍然整日愁眉不展…

  病人有「自殺」的情形是精神科接受照會的常見原因之一,而「自殺」的嚴重度由比較輕微的厭世意念(如想不開、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到自殺想法(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再到自殺計劃(寫遺書、收集藥物等),更嚴重的當然就是出現了自殺的行為(如前文中提到的少女吞藥及老先生準備跳樓)。大家也許不知道,近幾年來「自殺」已悄悄地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九位,也難怪時常會在新聞上看到一些報導,如因為貧窮或得了絕症,母親帶著小孩一起離開;還有知名藝人選擇在樹林中結束生命,令人不勝唏噓的是他過去在螢光幕前逗趣恢諧的演出。

  針對「自殺」一些研究資料顯示,年紀較大、有慢性身體疾病、支持系統薄弱(如喪偶或離婚)、失業或貧窮等因素常和自殺有關;精神疾病中則以憂鬱症以及酒精依賴的病人有較高的自殺機率。女性比起男性有較多的自殺舉動,然而男性自殺成功的比例卻比較多,這是因為男性所使用的方式往往來得較激烈,致死率較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少年,由於個性較衝動,容易受同儕影響,且加上網路世界的異像(和網友相約、提倡死亡的文字等),自殺一直是前三大死因之一。

  在處理自殺的病人時,首要工作當然還是先穩定病人的身體狀況,然後再由精神科醫師協助評估病人的情緒。精神科醫師會和病人及家屬會談,了解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病人的困擾為何,是一時的刺激還是長期的壓力?病人的個性如何,是不是較為壓抑或衝動?平常的情緒狀態是否就容易低落、經常失眠或喝酒?病人的支持系統如何,有沒有同住的家人?會談最重要的部份,則是聽聽病人對這一次自殺事件的想法以及目前是否仍然有自殺的念頭。有些家屬會害怕和病人討論自殺會讓病情更嚴重,希望醫師不要再提起這件事,就讓病人漸漸忘記。試問攸關自己生命的事,病人怎麼可能忘記;專業人員和病患討論自殺不但不會增加自殺的危險,反而可以抒發病人的情緒並了解病人再自殺的危險性;從而決定如何妥善處理,是否必須安排精神科住院,還是門診追蹤即可。精神科醫師也會在談話中嘗試點出病人對生命的眷戀感,也許是對老伴的不捨或是希望看到子女成家;藉以鼓勵病人再給自己多一些時間,多一次機會,品味人生。

  前文提到的兩位會診病患,經過會談診斷,少女是一時衝動吞藥,在病房已經開心地在和男友講手機;而患有糖尿病的老先生則有憂鬱症,必須合併抗憂鬱藥物治療,另外也利用住院期間針對其足部不適做更好的處理。家屬需要做的則是多陪伴病人,多傾聽、少批評,並且鼓勵病人規律就診;不論是什麼情況,曾經有過自殺記錄將來再自殺的風險總是比較高,尤其若壓力持續存在或者病人本身因應方式仍不成熟。所以會建議少女多擴展自己的生活面,修正衝動的個性,不要再將愛情視為生命的全部;而老先生則可以透過一些病友團體,知道如何利用飲食控制及運動讓自己更健康,甚至也幫忙家人注意養身。

  「自殺行為」代表的是當事人主動放棄生命,有時的確無法挽回,所以家屬也無須自責。若是幸運救回,則是一次重生的機會,當事人和親友喘口氣後,調整腳步再出發。來世問走一回,和周遭的人結緣,這都是難得的福氣,要相信每一個存在都有其意義,給自己多些時間品味人生,寒冬過後又是另一翻新氣象。

2007/03/28

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地址:30268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電話:03-552-7000 信箱:service@ty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