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篩檢

東元綜合醫院 新陳代謝科主任 陳國寶醫師
  隨著糖尿病盛行率的增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已成為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一般來說,糖尿病如果罹病5年以上,就會開始有程度不等的視網膜病變的可能;若病史達15年以上者,大約有80%機率得到視網膜病變;20年以上者,甚至高達90%。雖然比率很高,但程度不一,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所以只要視力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患者很容易忽略,往往要等到視力模糊、病情嚴重時才會想要找眼科檢查。根據國民健康署 2011年委託執行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調查的結果:糖尿病患有做眼底檢查的比率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有近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已身陷失明風險而不自知。

  依據中央健康保險署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2012年所公佈的資料,在糖尿病人應定期做的糖化血色素(89.3%)、空腹血脂(75.7%)、眼底檢查(32.8%),及尿液微量白蛋白(41.6%)等四項檢查當中,以眼底檢查執行率最低,而且距糖化血色素及空腹血脂有相當一大段的落差。追究眼底檢查容易被忽略原因,除了前述症狀輕微不易警覺外,檢查需要仰賴儀器,不若驗血驗尿方便。另外曾經歷過眼科散瞳眼底檢查病人的共同經驗是:點完散瞳劑後,會有數小時的視力暫時模糊,若是無人陪伴就醫的情況下,往往無法立即返家,造成很大的不便,這也無形中降低了病患後續定期追蹤的意願。

  所幸現在已有了一種新型的免散瞳眼底攝影機器,檢查的方法相當簡便,只需數分鐘的時間,在門診候診空檔即可實施,並不需像散瞳要等待的時間較長,也免去了散瞳後視力模糊的不便。拍攝的高解析影像可以提供門診醫師判讀參考,一旦發現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立即轉介至眼科治療。本院目前也配置有同型的 免散瞳眼底攝影機,為專科門診的糖尿病患提供檢查服務已有相當時日,同時也會配合病友會或世界糖尿病日等相關活動而擴大檢查對象,若是有相關訊息公佈,非常歡迎全院不限科別的所有糖尿病患能踴躍報名參加。

  不過免散瞳的眼底檢查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散瞳眼底檢查,終究是因為免散瞳的緣故,除了中心的黃斑部能夠很完整的看到外,無法像散瞳的眼底檢查能夠將整個視網膜所有的象限都看得很清楚,只能當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初步篩檢而已。若糖尿病患時間能夠配合且無散瞳的絕對禁忌,如青光眼等,給眼科醫師做散瞳檢查仍然是建議的首選。

  至於糖尿病患應該多久做一次視網膜檢查,依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於2015年制定的「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第1型糖尿病人,發病5年內,建議做第1次視網膜檢查;第2型糖尿病人,則應在新診斷糖尿病當時,就建議做第1次視網膜檢查,隨後再依醫師建議追蹤的時間,一般至少1年建議做一次的視網膜檢查,如果一連幾次眼底檢查都正常,則可改成兩年檢查一次;而懷孕的糖尿病人 ,從懷孕期起,建議每3個月檢查一次,直到產後1年為止;糖尿病人若有血糖急遽變動致突然出現視力減退,甚至有黑影或雙影出現,應主動至眼科就醫,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眼睛是靈魂之窗」,失去視力將會大大地影響個人及家庭生活品質。要遠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威脅,除了要配合醫師、衛教師及營養師的指示,將血糖、血壓及血脂控制好外,也要每年定期接受眼底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千萬不要等到視力不好時才就醫,以免視力嚴重受損而無法回復。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前高雄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
前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醫師
工業技術研究院醫務室特約醫師
台積電北廠健康中心特約醫師
聯電力行診所特約醫師
中華民國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受訓合格醫師
職業醫學研習合格醫師
臨床戒菸指引工作訓練受訓合格醫師
美國糖尿病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會員
專長
糖尿病、甲狀腺、高血壓、肥胖、高血脂症、骨質疏鬆症、生長遲緩高尿酸、痛風、其他內分泌疾病、賀爾蒙失調症、一般內科疾病、診間諮詢服務。
新陳代謝科主任
陳國寶 醫師
醫師代號:2803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16/03/31

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地址:30268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電話:03-552-7000 信箱:service@ty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