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糖尿病與牙周病變

東元綜合醫院 新陳代謝科主任 陳國寶醫師
  牙周病是牙科門診很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主要的病因是含糖類的食物殘渣黏附於牙齒表面上後,若沒有及時將之清除乾淨的話,細菌很容易在牙齒表面上聚集形成牙菌斑。漸漸的會使得包覆牙齒旁的牙肉組織開始發炎腫脹,稱為牙齦炎,這是牙周病最初期的症狀表現。

  牙齦發炎後,伴隨而來的是口腔的氣味開始變得不好、刷牙時可能會流血,若這時開始好好注意口腔的清潔衛生,再搭配牙醫的治療後是可以回復正常的。倘若置之不理,牙齦腫脹得更厲害、細菌被包覆得更緊密,會造成牙垢更不容易清潔,超過一段時間不清除乾淨的話就會形成牙結石。牙結石上的細菌不斷滋生後會破壞牙周韌帶,使得牙齦與牙根的縫隙愈來愈大,形成牙周囊袋,細菌及食物殘渣掉進裡面後清潔更加困難,最後引起牙周發炎。嚴重的牙周炎甚至會破壞到齒槽骨,使得牙根暴露、牙齒搖動,也可能形成膿瘍使得細菌進入血流造成全身性的感染。

  糖尿病患合併牙周疾病的原因,與一般族群類似,也是細菌感染所致。不同的是糖尿病本身是一種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特別是控制不好時,口腔內的唾液減少,更容易讓細菌滋生,而口腔又是我們人體細菌最多的地方,所以流行病學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發生率,是沒有糖尿病患者的3倍;而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其齒槽骨破壞的程度,是血糖控制好的4 - 11倍。此外國健署在2007年的研究調查發現約92.3%的50歲以上糖尿病患有牙周病,糖尿病愈久牙周病也愈嚴重,這種情形特別在罹病期較長的年輕第1型糖尿病患身上又更加明顯。糖尿病患一旦有了牙周病後,因本身白血球功能降低、膠原蛋白的合成減少、末梢血液循環變差、傷口不易復原,大大增加了牙周病治療的困難度。

  糖尿病雖然會造成牙周病的發生率增加,但最近的研究顯示牙周病的患者得到糖尿病的機率也會比沒有牙周病患者較高,也就是說牙周病可視為糖尿病惡化因子之一。因為牙周病本身細菌感染產生的發炎細胞激素TNF-α會釋放到血液循環中;在胰臟會抑制甚至破壞分泌胰島素的細胞,一旦發生此種情形,即便沒有任何糖尿病危險因子的人,也可能會引發第2 型糖尿病。

  糖尿病與牙周病的病情互為因果關係的結論漸漸已經獲得了證實,所以在1993 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已正式將牙周病列為糖尿病的第六項併發症。只是現有的糖尿病共同照護體系內,眼睛視網膜病變及腎臟病變比較受到重視及宣導,而口腔病變常常為糖尿病照護人員所忽略。有鑑於此,在2009 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建議糖尿病患至少每6個月口腔檢查一次;全口無牙者每十二個月檢查一次,以期早期發現口腔病變並及早轉介至牙科治療。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前高雄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
前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醫師
工業技術研究院醫務室特約醫師
台積電北廠健康中心特約醫師
聯電力行診所特約醫師
中華民國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受訓合格醫師
職業醫學研習合格醫師
臨床戒菸指引工作訓練受訓合格醫師
美國糖尿病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會員
專長
糖尿病、甲狀腺、高血壓、肥胖、高血脂症、骨質疏鬆症、生長遲緩高尿酸、痛風、其他內分泌疾病、賀爾蒙失調症、一般內科疾病、診間諮詢服務。
新陳代謝科主任
陳國寶 醫師
醫師代號:2803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17/05/03

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地址:30268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電話:03-552-7000 信箱:service@ty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