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之治療新契機
東元綜合醫院 血液腫瘤科主任 董筱玲醫師
  張女士, 今年48歲,最近這幾個星期來發現四肢出現不少細小紅點及瘀青, 刷牙時也容易流血, 偶而還會無緣無故留鼻血, 生理期的血量變多, 經期也變長。至血液腫瘤科就診後, 醫師安排血液檢查, 發現血小板只有8,000/μl, 紅血球與白血球數目則都正常。經過深入檢查後證實她得到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後來經血液腫瘤科醫師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後, 張女士的血小板逐漸回升, 皮下出血點及瘀青漸漸減少, 其他的各種不正常的出血症狀也都消失, 回復正常的生活型態。

  血小板是血液中負責血液凝固及修補作用的細胞, 臨床上血小板數量如果小於100, 000/μl即是血小板低下症。 如果血小板數目介於50,000至100,000/μl之間, 屬於輕度血小板低下症, 一般較不會發生自發性出血; 除非病人要接受侵犯性手術, 基本上不須要立即接受類固醇藥物或其他免疫藥物治療。如果血小板數目介於20,000/μl至50,000/μl之間, 屬於中度血小板低下症, 則皮膚產生出血點及牙齦流血等出血症狀會比較明顯, 如果更嚴重血小板總數小於20,000/μl甚至小於10,000/μl時, 屬於重度血小板低下症, 則內臟出血如腸胃道、膀胱、或肺出血的機會大增, 更嚴重是會造成自發性腦出血而致命, 不可輕忽。

  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又稱為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其產生原因是因為免疫系統異常, 將血小板視為外來物質, 由淋巴球產生血小板自體抗體來攻擊血小板, 甚至殺死可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細胞, 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年發生率約在萬分之2左右。臨床上可依疾病的持續時間有無超過6個月以上區分為急性或慢性, 急性常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 持續期間少於六個月, 大部分不需要接受治療就可自己恢復正常, 但約有1至2成的病人會轉變成慢性。慢性則好發於50歲左右的成年人, 其中女性約為男性的2至3倍, 一般需要透過藥物治療來改善症狀, 而且病程常常反覆發作不易根治。

成人的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的治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第一線治療:當血小板的數量低於30,000/μl且合併有出血症狀時, 可以給予口服的類固醇藥物治療。如果血小板數量經類固醇藥物治療後仍無法提升至30,000/μl以上且有持續性出血症狀時, 可考慮類固醇合併靜脈輸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或是Ant-D免疫球蛋白治療, 如果仍然效果不佳則必須進行第二線治療方法。

二、第二線治療:二線治療藥物包括danazol, dapsone, 及其它免疫抑制劑等。
  如果上述治療仍然無效, 則可考慮使用標靶治療藥物「莫須瘤」(Rituximab, Mabthera®) 來增加血小板, 但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此標靶藥物, 必須自費使用。另外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一種新的非類固醇類口服血小板增生劑「返利凝」(Eltrombopag, Revolade®), 「返利凝」能啟動骨髓細胞上的血小板生成素接受體, 刺激巨核細胞的增殖和分化, 可有效提高血小板數值, 降低出血風險。 臨床顯示, 服用「返利凝」1至2週後就能使血小板數目明顯增加, 治療6個月期間, 血小板數量可穩定持續達到 50,000至400,000/μl以上,而且此藥的副作用小, 安全性相當高。但目前健保核准給付「返利凝」只限於用來治療在脾臟切除後且對於其他治療 (例如: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失敗之成年慢性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患者,或對於不適合進行脾臟切除之成年慢性自發性(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患者之第二線治療。如果病人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 但又不願接受脾臟切除, 或是擔心其他藥物之副作用太大, 想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也可以考慮自費使用「返利凝」。

三、第三線治療: 脾臟切除術。
  因為大部份病患願意接受脾臟切除術的意願普遍偏低, 而且切除脾臟的病患,日後身體抵抗力也會下降, 所以一般是當所有藥物治療都宣告失敗,且合併有危及生命之出血傾向時,才會考慮脾臟切除術。另外如果出血危及生命, 也需要考慮血小板濃厚液之輸注。

  成人的慢性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因為病程常常反覆發作, 許多慢性患者皆需長期服用類固醇以維持血小板數量的穩定, 一旦完全停藥或類固醇劑量調降太快, 都有可能會造成病情再度惡化。但長期服用類固醇則會造成月亮臉、水牛肩、及骨質疏鬆等副作用, 而二線治療藥物包括免疫抑制劑在內的藥物又有較大的副作用, 許多病人常無法接受。新一代的非類固醇類口服血小板增生劑「返利凝」可以快速增加血小板, 副作用小, 安全性高, 大幅降低出血發生率, 讓患者活動更自由, 更能享有正常的生活品質, 可說是治療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的新契機。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分子醫學所博士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醫學暨健康科學研究所碩士班進修
紐西蘭梅西大學科學研究所營養科學碩士班進修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及國防醫學院臨床兼任講師
前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專科醫師
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專業醫師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專科訓練指導醫師

專長
1.腫瘤內科:
各種癌症之診斷、化學治療、及手術後輔助治療,包括肺及支氣管癌、肝癌、乳癌、胃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鼻咽癌、頭頸癌、泌尿系癌、骨骼及軟組織腫瘤、神經系癌、婦癌、惡性黑色素瘤等,癌症治療後追蹤及癌症諮詢。
2.血液內科:
貧血、白血球過多或低下、血小板疾病、血液凝固疾病、血癌、淋巴癌、骨髓瘤等血液疾病。

血液腫瘤科主任
董筱玲 醫師
醫師代號:3202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13/02/27

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地址:30268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電話:03-552-7000 信箱:service@ty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