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專欄】『露營』趣:談昆蟲螫咬傷


  夏天是快樂的季節也是適合全家大小出遊的日子,尤其是野外踏青,尋幽訪勝,甚且露營過夜,都是可以讓忙碌的生活及心靈可以獲得舒緩跟滋養的方法。然而,接觸大自然,要學會如何跟大自然相處,野外有很多原生的生物,夏天,萬物甦醒,昆蟲蜜蜂更是多,接觸的機會多了,難免就可能遭受攻擊或咬傷。所以今天跟大家衛教一下有關昆蟲,節肢動物或者某些有毒生物咬傷相關的注意事項一般野外常見的昆蟲咬傷手首推蜂類螫傷,一般蜂類主要分為蜜蜂及胡蜂。

  蜜蜂類是我們一般常見的小蜜蜂,蜜蜂的針有倒鉤,所以螫咬後螫針及毒囊可能留在螫咬處,蜜蜂螫咬人之後也會跟著死亡,因為上述生理構造,一隻蜜蜂只能螫咬一次。而胡蜂類,一般體型較大,如虎頭蜂或大黃蜂,螫針無倒鉤,可重複螫咬,故螫咬也不會引起胡蜂死亡,一般毒性較強,常常導致嚴重症狀,所以一般民眾常常”聞虎頭蜂色變”,有其道理。

  一般蜂類螫咬後,會出現局部紅腫痛,這些狀況只是極度不適,最怕的是對蜂的毒液產生過敏性反應,尤其是過敏性休克,這是醫療上的急症,輕微的過敏反應只是皮膚搔癢,蕁麻疹,嚴重一點可能噁心,嘔吐,腹痛,呼吸困難,甚且進展到低血壓昏迷休克等。其他蜈蚣,蜘蛛或蟲類咬傷一樣著重傷口處理,及注意有無身體麻木,呼吸困難等危險症狀,若有持續不適,都應尋求醫療上的協助。

  蜂螫的處理,現場主要為去除蜂針,可考慮給予局部冰敷,一般去除蜂針主要用指甲或刀片輕輕刮去,切勿擠壓到毒囊以避免更多毒液注入患處,及早去除也可減少毒液量,減緩後續症狀的嚴重度。另外若症狀進展,有上述提到的危險狀況,都應立即就醫,儘早介入治療,保障健康安全。

以下附上相關衛教資訊提醒注意,祝福大家夏日炎炎正好眠,不怕蚊蟲野外見!

昆蟲、節肢動物、或其他有毒生物螫咬傷注意事項

  1. 病情因為遭受螫傷或咬傷的種類與數目、就醫時間、個人體質、與身體狀況等各項因素而有所不同;雖然絕大多數的急性過敏反應消除後,並無大礙,但仍有少數病人會有遲發性過敏反應或後遺症的可能,請持續小心觀察病情的變化。
  2. 病人應遵照醫囑按時服藥;並喝較多的水分,以加速過敏物質的排除。
  3. 病人應避免過度搔抓患處,以免造成傷口及續發性感染。
  4. 病人應避免攝入含酒精類或咖啡因飲料及食物、或吃檳榔。
  5. 病人應避免再度遭受螫傷或咬傷,以免引起更嚴重的過敏性反應。
  6. 病人若有呼吸困難,虛弱、尿量減少、意識改變、搔癢或腫痛等症狀加劇、患處紅腫流膿、發燒、或其他嚴重不適等症狀,請儘速回急診就醫。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前林口長庚醫院小兒急診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急診醫學科專科醫師
通過高級心臟救命術 (ACLS provider)
高級小兒救命術指導員(APLS+PALS Instructor)
通過中毒與毒化災應變 (provider)
救護技術員指導員(EMT Instructor)
急診創傷急救課程(ETTC provider)
急診科 主任
林鎮宇 醫師
醫師代號:1332

 

2017/09/06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