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腸病毒
腸病毒是幼兒常見的感染症之一,腸病毒並非指一種病毒,而是「一群」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一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因此有數十種以上的病毒。感染腸病毒痊癒後,會產生抗體,但只會對這次感染的病毒型別產生免疫,所以還有可能再得到其他型的腸病毒感染。其中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5歲以下的幼童為重症的高危險群。台灣氣候溫暖潮濕,很適合腸病毒生存,夏季及初秋為主要流行期,但其實全年皆有腸病毒感染個案,冬天亦是,只是較少而已。
傳播途徑
腸病毒具有極強傳染性,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傳染、水或食物污染)、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或接觸(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傳染。成人被感染時多無症狀,而嬰幼兒常因父母或照顧者將病毒從公共場所帶回家中,再經由接觸或飛沫傳染。幼兒喜歡含咬的絨毛玩具,容易沾附含有腸病毒的口水,亦是傳播媒介之一。
潛伏期與發病症狀
腸病毒潛伏期為2到10天會開始出現症狀。發病前幾天,喉嚨與糞便中即有病毒具有傳染性,一般而言,發病後的一週傳染力最高。感染後大多在一週左右痊癒,但腸病毒在口沫中可存活一週左右,排泄物可達到一至二個月以上,痊癒後仍需持續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多數感染者沒有明顯症狀,只出現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因腸病毒種類、病患年齡等而有不同表現,其中又以「無症狀的發燒」為主。腸病毒感染較常見的疾病與臨床症狀如下:
「腸病毒重症」的四大危險病徵,包括:持續發燒嗜睡或意識不清、肌肉抽躍、持續嘔吐、吸吸急促或心跳加快。一旦出現這類症狀,必須盡快送到醫院治療。
預防方法
目前治療腸病毒沒有特效藥或疫苗,絕大多數病患會自行痊癒,對於腸病毒治療只能採取支持性療法,包含:退燒、臥床休息、預防及治療脫水,口腔與喉嚨痛時建議進食軟質或流質飲食等。
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如下:
腸病毒消毒方法: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http://www.cdc.gov.tw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 2016 Ton-Yen General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