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元綜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怡君
45歲張先生是一位勤奮的上班族,每天要待在辦公室超過8小時,有時候一忙起來幾乎忘記要起身活動,長久下來,肩頸痠痛下背痛都找上門,劇痛時受不了就來復健科看醫師,檢查結果醫師告知是頸椎腰椎痛有退化現象,並有肌筋膜炎,醫師開立止痛藥及物理儀器治療後症狀有所緩解,然而醫師告知需要做運動才能避免復發,張先生說:我平日會抽空跑步、假日都有去爬山、打籃球耶…運動量不算小耶~~
其實這邊醫師所指的運動是物理治療中治療性運動,與大多數人對傳統運動的想像定義不同,治療性運動是任何復健計劃都適用關鍵組成部分,並且常常作為患者同時居家照護計畫的一部分,治療性運動泛指一系列的的身體活動,重點是要恢復和維持保持肌力、耐力、柔軟度靈活度、穩定度和平衡力,整體而言,治療性運動的目標是使受傷的患者恢復到完全功能,或是無痛的狀態,通常治療運動的第一個目標要先幫助身體減輕疼痛和炎症反應,一旦實現這一目標,下一階段的重點是恢復運動範圍,重建肌肉力量和耐力。可能包含在訓練計劃中的活動包括:
● 肌力訓練:通常以較強的抵抗力和較少的重複次數進行。
● 耐力運動:針對大肌肉群能訓練以維持更長時間力量。
● 柔軟度訓練:經由牽拉伸展運動加強身體組成的延展性。
● 平衡和協調練習:設計相關運動來練習維持個人重心的穩定及習得保護策略。
以背痛的運動治療根據先前文獻,由於背痛是西方國家的一個主要健康問題,幾乎60%-80%的成年人都可能會出現下背腰痛。使用數據庫SPORTDiscuss,Medline和Google Scholar進行了文獻綜述發現:結合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靈活性和有氧體適能的治療計劃對非特異性慢性背痛的確有助益。其中增加核心肌肉力量可以幫助支撐腰椎、訓練背部肌腱和韌帶的柔軟度靈活性可增加運動範圍,並有助於患者的功能性運動、有氧運動可增加背部軟組織的血流量和營養,促進癒合過程並減少可導致背部疼痛的僵硬。結論是運動治療之效果有特定性,針對特定目的給適當的個別運動處方,方能達成最佳療效。以張先生的狀況來說,需要教導正確頸椎腰椎肌力訓練及放鬆柔軟度運動,並且建議往後持之以恆的執行,這才是治本的最佳方法。
參考文獻: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on 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 Healthcare (Basel) 2016 Jun; 4(2): 22. Published online 2016 Apr 25.
醫師簡介 | ||||||
![]() |
學經歷
前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總醫師
前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院復健專科醫師
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早期療育專任主治醫師
前台北第一兒童發展中心註診醫師
前台北醫學大學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習結業
現任教育部部定講師
專 長
傷腦中風、周邊神經病變、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酸背痛、關節疼痛、運動傷害、骨科術後復健、小兒復健、背頸痛、五十肩、發展遲緩、語言治療、感覺整合、肌鍵炎、脊椎損傷
|
|||||
復健科 主任 陳怡君 醫師 醫師代號:1608 |
||||||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 2016 Ton-Yen General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