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不可大意的新生兒及嬰幼兒發燒


東元綜合醫院兒科 古彥男醫師

極具挑戰性的新生兒發燒

       如何評估以及診斷一個病人的狀況,是在醫學生及住院醫師的訓練中必修的課程,所有的老師都會教我們,「詢問病史」和「理學檢查」是最重要的。然而在面對新生兒發燒時,兒科醫師能獲得的線索極其有限,因為小寶寶們不僅無法告訴你他哪裡不舒服,連表現出來的症狀,都不如大小孩或成人來得明顯。

       而且在發燒的新生兒中,有7%的可能是敗血症、腦膜炎、肺炎、泌尿道感染、骨髓炎等有致命危險的細菌性感染。新生兒的免疫系統還沒有成熟,症狀又不明顯,面對這些感染病的侵襲,造成重症的機率大增,病情進展的速度有時候也會超乎我們想像。

       對此,世界各地的兒科醫師根據以往的研究,發展出大同小異的處置建議或準則,以幫助兒科醫師辨識出發燒寶寶中的高危險群,並儘快給予治療。

新生兒及嬰幼兒發燒的處理

       首先,不論任何年齡層的兒童,只要發燒且伴隨表現虛弱、活動力或食慾低下,都建議住院接受詳細的檢查及密切的觀察,並依病童狀況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表現正常的兒童們,按照發燒的處理準則,大致上依年齡分成三個族群,分別是1 個月以下的新生兒、1~3 個月的嬰幼兒,以及3 個月以上到3 歲的孩童。

小於1 個月的新生兒,建議的處置如下:

 ●  強烈建議一定要住院!過去的文獻指出,沒有任何一個指標,可以有效分辨出哪些發燒的新生兒正處於嚴重的細菌感染。

 ● 完整的檢查,包括血液、尿液、糞便的分析及細菌培養,再視小寶寶情況安排X光,或是抽取腦脊髓液進行檢驗(兒科教科書及歐美國家是建議要常規做的)。

 ● 靜脈注射經驗性抗生素。由於上述的細菌培養可能需要三天的時間才會有報告,但嚴重的感染往往在一天內就會迅速惡化,故建議住院後儘早接受抗生素治療

1 個月到3 個月大的嬰幼兒,建議的處置如下:

 ● 活動力及食慾低下,或是表現虛弱的嬰幼兒,必須立即住院接受完整的檢查,以及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

 ● 活動力、食慾,及表現都正常的嬰幼兒,仍應就醫接受檢查,如果屬於細菌感染的高危險群(註1),應立即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

 ● 活動力、食慾,及表現都正常的嬰幼兒,如果接受醫師檢查,確定符合低危險群的定義,才可在不給予抗生素的情況下回家觀察,但必須確保寶寶病情惡化時能迅速就醫,同時也要安排回診追蹤寶寶狀況。

3 個月大到3 歲的孩童,如果發燒但沒有明顯的症狀或明確造成發燒的原因,建議的處置如下:

 ● 活動力及食慾低下,或是表現虛弱的孩童,必須立即住院接受完整的檢查,以及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

 ● 表現正常的孩童,且體溫介於38-39°C,經醫師診察為可自我恢復的病毒感染者,可回家觀察,但需在體溫超過39°C,或有新的症狀產生時回診追蹤。

 ● 表現正常的孩童,體溫超過39°C,免疫功能正常且有定期接種疫苗者,建議針對所有女童、6 個月以下男童、2 歲以下未割包皮的男童,以及過去曾反覆尿道感染者,進行尿液篩檢。

 ● 表現正常的孩童,體溫超過39°C,但免疫功能不正常或沒有定期接種疫苗者,建議接受血液檢查,並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給予抗生素。

       上述是依照兒科教科書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針對嬰幼兒發燒的處理建議,當然還有一些不盡相同的處理準則,每個小朋友的病情或是每個地方民情也不會完全一樣,但重點都是要幫助醫生在面對發燒的嬰幼兒時,能根據小朋友當下的狀況作出最適合的決定。

       以後各位爸爸媽媽如果遇到一個月的小寶寶發燒,結果醫生建議住院時,千萬不要再以為這個兒科醫生不會看病囉!

完整文章內容:http://yennanku.blogspot.com/2016/08/blog-post.html

*註1:

醫師簡介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系畢
前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住院醫師
前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總住院醫師
前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胃腸肝膽科臨床研究員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小兒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
專長
兒童消化道疾病、兒童肝膽疾病、兒童營養、兒童腹部超音波、兒童消化道內視鏡、兒童預防接種與諮詢、兒童健康檢查及發展評估,及感冒、發燒、過敏等一般兒科疾病。
兒科病房 主任
兒童腸胃科 醫師
古彥男 醫師

醫師代號:13024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18/12/14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