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檳榔文化與健康危害


東元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 鄧仲華醫師

      檳榔為熱帶與亞熱帶作物,原產於東南亞, 分布區域涵蓋亞洲,中國南部,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熱帶地區、東非及大洋洲。

      檳榔的使用已有長久的歷史,早在兩千年前就有使用檳榔的傳統,其範圍與南島語系民族的擴張地區有關。中國典籍中東漢楊孚《異物志》最早記載: 檳榔,若筍竹生竿,種之精硬,引莖直上,不生枝葉。

      中國南方久有服用檳榔抵禦寒冷、驅除濕熱的習俗,韓愈、柳宗元、蘇軾、黃庭堅、朱熹、劉伯溫等著名的文人雅士都有食檳榔的紀錄。蘇東坡寫過「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暗麝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的詩句。說吃了檳榔會兩頰紅潤,就像喝醉酒一樣。但嚼食檳榔在臺灣常被視為中下階層的表現,與相關的文化(如檳榔西施、隨地吐檳榔汁、滿口紅檳榔汁)俱難登大雅之堂;都會區的比例亦低於鄉村、女性遠少於男性,但青少年嚼食率愈來愈高。

      臺灣將檳榔當成娛樂性藥物使用的歷史悠久,與南島語系各民族相同,台灣原住民長期有嚼食習慣,也在祭典等場合使用。臺灣咀嚼檳榔的風氣非常盛行,曾被戲稱為「台灣口香糖」,保守估計臺灣嗜嚼檳榔的人口每年花費於檳榔超過千億新台幣。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7年的統計資料,檳榔是台灣種植面積最大的果品,面積廣達4萬2661公頃,是排名第二的香蕉的2.5倍,佔果品總種植面積的23%,年產量達10萬2165公噸。種植檳榔對台灣的山坡地水土保持造成危害,而臺灣傳統的檳榔食用方法,如添加石灰等,也將嚼食檳榔的致癌性加強。

      嚼檳榔除了會導致口腔癌,還會導致代謝症候群,檳榔對GABA受體抑制作用會導致肥胖,進而提高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的風險,嚼檳榔會增加心肌梗塞的機率達3.5倍,所以並不是國健局口腔篩檢沒事就可以繼續吃檳榔了。

      檳榔會導致口腔癌,已是老生常談,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確定了檳榔子屬於第一類致癌物,證實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口腔癌可怕的不僅僅是高死亡率,罹患口腔癌的青壯年常為家中經濟支柱,常常不只是「人亡」,而且導致「家破」。因口腔癌導致臉部重建,這也和大多數癌症不同,其他癌症痊癒常有可以正常生活,口腔癌所導致的面目全非,常常導致就算治癒,也沒有辦法回復正常的社交與自信。

      早期遠離檳榔,戒除檳榔,請洽我們的戒檳衛教師,謝謝。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碩士
敏盛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馬偕醫院代訓醫師
耳鼻喉科學會會員
睡眠醫學會會員
工研院駐診醫師
科學園區員工診所醫師
台積電臨廠醫師
專長
成人健康檢查、慢性病防治、慢性咳嗽、暈眩、耳鼻喉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痛風、慢性疼痛、失眠、戒菸、皮膚病
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鄧仲華 醫師

醫師代號:1216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19/08/30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