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手術風險與心血管意外


東元綜合醫院麻醉科  何詠愿醫師

       隨著科技進步及醫學知識之快速累積,現代化醫療及手術不論是觀念及設備儀器上皆有驚人的進及發展。外科手術,包括顯微,內視鏡手術在臨床及基礎上之突破及及發展,更是一日千里。在講求實證醫學的今天,決定外科病患手術是否成功的因素,並不僅止於醫療科技,以及外科團隊之精湛手藝。而是手術前後的細心照護,及風險評估和危機管理處置。事實上,病患對於疾病的了解以及風險之評估,以及對治療計畫之擬定及參與程度,是決定醫病關係及治療品質之重大因素之一!

       傳統上,有幾個因素能幫助我們決定手術風險有多高:病人年齡、健康情況、開什麼樣的刀(包括外科團隊的技術)以及醫院術後監護能力。以傳統習慣而言,手術風險是指開刀後三十天這段期間且區分成1. 早期(第0 到48 小時)2. 中期(術後第3 到8 天)以及3. 晚期(一般而言:一個月以內)。雖然手術之前之內科情況,對於開刀結果其實是有重要的影響。但這段期間的罹病率及致死率,基本上都視為手術後所造成之結果。

平心而論,在外科領域會碰到的(內科)常見問題,大致上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病人先前的內科問題因疾病惡化或併發症而轉往外科。如常見的糖尿病足(DM.foot) 或是靜脈潰瘍(venous ulcer)

第二類:外科問題可能會因無關的內科毛病而更加複雜。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 長期接受類固醇) 治療,因外傷而使傷口不易癒合以及反覆感染。此類易造成病人及病家的誤會。所以事先告知及預防,臨床實務而言,非常重要。

第三類:先前已存在的內科問題會因手術而惡化。 如:缺血性心臟病合併心衰竭(CHF)病人,因麻醉、手術期間、輸血、及液體過量,因而再度發生急性肺水腫情況;或是慢性支氣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 病人,全身麻醉及術後痰液積留,會造成危及生命之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

第四類: 先前潛隱未現的問題(心血管疾病)可能因麻醉及手術潛在的風險及壓力而快速浮現。諸如:手術後的心肌梗塞可能因潛隱性的缺血性心疾(如冠心症)所造成。或是手術前後之惡性心律不整造成猝死。此類易造成醫療糾紛,因此更須醫病關係和諧和團隊信任,來面對及化解病人及家屬之疑慮。術前的評估,不管對內科外科醫師,或心臟血管內科、外科專家無疑是最艱鉅的挑戰。

       因此,以整體考量而言,假設這個手術對病人的健康或生活品質而言,勢必要做的,則醫師和病人應該要考量的是:減少產生壞結果的機率。

       而所謂的風險(risk),就是指病人可能會死亡或是發生嚴重併發症的可能性。至於所謂的效益(benefit),就是預期病人會藉由此種手術病情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此無論是何種手術,都應該設法平衡風險及效益。

開刀前的風險評估以及手術創傷之重大病生理機轉

       不管任何族群,心血管病變最盛行的一群,也就是最常動手術(不論任何手術)的一群。在開發國家中以美國為例。心血管病變佔了美國所有死亡原因之40%。這些疾病的盛行率,以及它們所造成的死亡率,過了45 歲皆直線上昇,而45 歲以後,種種非心血管手術也均告增加3。以美國每年所做2500 萬件手術中,大約1/3,都是在病人罹患心血管病變下進行。

       由於台灣已步入已開發中國家之林,飲食日益西化,台灣的經驗均已呈現此種趨勢。根據國內外大型之研究報告粗估:心因性的死亡,約佔所有手術死亡的25%至40%不等,和敗血症的比例相距不遠,其中許多病例表現皆為多重器官衰竭。這些數字背後:仍然低估了心血管病變(循環系統)對於整體病情的影響。以醫院為例(不管地區、區域或醫學中心),高齡病人在手術中飽受不穩定性心絞痛或舒張性/ 收縮性心衰竭之苦使得他們必須延長待在加護病房時間,並增加總住院天數。

       多位學者早已指出:約有20%至30%的病人會在手術前或手術中發生心肌缺血,在手術後,更會增加至40%。但事實上,全身麻醉的手術,心血管併發症(包括心肌抑制,低血壓或頻脈)是較少發生的。以“上心室頻脈”而言,約佔16~18%之病人。一般而言,術後2 至5 天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會達高峰。這些國內外大型研究之觀察、說明:不只是手術本身,術後活化之某些因子,對於病人癒後之好壞,頗具決定性。

至於為何會發生心血管事件呢?

       主要的理由是:術後發生的代謝及生理變化,對於心臟氧氣之供需平衡,會有負面影響。術後的48 至72 小時,交感神經系統活性會增加,如果症狀持續又傷口發炎惡化之下伴隨疼痛、焦慮、出血、缺氧和感染現象,血管內間質之容積調節會受阻斷,其中包括鹽分及水分之調節,包括ADH(抗利尿激素)以及血管通透性的改變,皆易造成容積負荷超載(volumeoverload)。除非必要,盡量減少輸血(防止血中病原或病毒感染,以肝炎或愛滋病為預防重點),或用其他溶液增加容積,有效又便宜,因此貧血容易發生;另外傷者存於血庫之血也無法立即達到最佳的釋氧能力(oxygen delivering capacity)。一旦病人有太多的危險因子,屬於血管前凝血狀態(precoagulated status) 則易導致心肌缺氧潛隱性心肌梗塞(silent MI) 現象也就不足為奇。另外術後,肋膜積水或發炎,以及肺部的微擴張不全(microatelectasis of lung) 會造成換氧、灌注的不配合。另外鎮靜劑和麻醉藥會造成瀕臨呼吸不全或妨礙咳嗽、咳痰的功效。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病人的動脈血氧和飽和濃度則剛好夠用而已。此外,交感神經所造成的心跳速率加快,血壓上昇和收縮力增強及心臟腔室容積增加(左心室壁壓力,LV wall stress)亦告增加,均會使心臟耗氧量大增;一旦血管發炎指數(CRP) 上昇,但是身體處於偏酸血(acidemia) 的現象、貧血以及動脈氧等不飽和現象時,又會阻礙對心肌的供氧。如果病人又有潛在的冠狀動脈病變,上述現象很可能就會導致心肌缺氧或心肌梗塞。要是在手術前後,暫停降血壓藥物或是抗心絞痛藥物時,這種失衡會更加嚴重,因此誘發心血管事件,造成手術失敗,甚至危及病人生命,也就不足為奇了!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 桃園榮民醫院麻醉科主任


專長

臨床麻醉、重症麻醉、術後止痛治療(P.C.A)、無痛分娩麻醉   

麻醉科 主任
麻醉科 主治醫師
何詠愿 醫師

醫師代號:1503
門診時刻表
時間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上午            
下午            
晚上            
 
 
 

 

2019/10/15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