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元綜合醫院腸胃肝膽內科主任 鄧堯州醫師
膽管癌是一種好發於亞洲國家的癌症。九成以上是腺癌(adenocarcinoma),是由膽道上皮細胞發展出來的癌一症。其發生率大約是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六分之一。膽管癌根據部位分為肝內膽管癌、肝門膽管癌及遠端型膽管癌。肝門膽管癌(perihilar)最常見(佔其中70%),肝內膽管癌(intrahepatic)發生率最低(10%)。
大多數膽管癌患者發病原因仍不清楚,推測和膽道長期發炎有關。目前所知的危險因子(risk factor)包含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潰瘍性結腸炎( ulcerative colitis)、膽道寄生蟲(肝吸蟲liver fluke)感染、膽管結石及先天膽道異常。
病患早期大多無不適,因此不易早期發現。抽血可能發現肝功能異常。中後期常見因膽道阻塞導致腹痛、黃疸、全身搔癢、發燒、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患者的糞便變灰白色,尿液呈茶褐色。
要檢查有無膽管癌首要方法包括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抽血包括肝炎指數、膽紅素及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等生化項目以及CA19-9及CEA腫瘤標記。有研究發現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合併膽管癌的患者八成六CA 19-9 + (CEA x 40)指數會大於400 U。影像學方面的檢查常用的有腹部電腦斷層、內視鏡超音波(EUS)、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及核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等。當然確立診斷還是要組織病理切片。
像胃癌或胰臟癌一樣,手術切除腫瘤是目前唯一有機會治癒膽管癌的方法。肝內膽管癌術後預後相對好一些。然而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步入後期。其他治療如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電燒或經動脈血管栓塞治療等仍效果不彰。
膽管癌患者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只有5%,目前仍是個難以治療且迅速致死的疾病。
醫師簡介 | ||||||
![]() |
學經歷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前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總醫師 中華民國消化系內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消化系內視鏡專科醫師 台北馬偕內科住院醫師 台北馬偕醫院腸胃內科總醫師 台積電東元診所特約醫師 台積電研新診所特約醫師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會員 聯電力行診所特約醫師 專長 一般內科疾病、腹痛腹脹、便秘、腹瀉、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肝機能異常、消化不良、所有腸道疾病。 |
|||||
肝膽腸胃科 主治醫師 鄧堯州 醫師 醫師代號:0709 |
||||||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 2016 Ton-Yen General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