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您不可不知的腦中風


東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  連銘銅醫師

       腦中風,廣義上來說是指腦部的血管或者是循環系統受到傷害所導致的各類臨床上出現的症狀。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3年腦中風佔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台灣地區三十五歲以上的成人,每年約有三萬人會發生第一次中風,導致死亡或殘障。九成的腦中風患者發生於五十歲以上,但近年來腦中風已逐漸有年輕化的趨勢,顯示腦中風已經不是老年人的疾病,預防腦中風值得你我的高度重視

一、腦中風的分類

       主要可利用致病機轉分為兩大類: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常是由非外傷性血管破裂而造成,佔中風患者20-30%,主要是由高血壓引起,也有一部份是因為腦部血管瘤破裂所引起;缺血性腦中風是因血管阻塞造成,約佔中風患者70%。在台灣,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率約占腦中風的百分之七十且對病患本身與家庭造成極大的負擔。

 

二、腦中風的徵兆有哪些?

       中風前的身體警報:短暫性腦缺血。因為「短暫性腦缺血」發生的時間可能僅幾分鐘,很輕易就被民眾忽略。根據調查顯示,有將近10%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人,因為沒有做進一步的檢查及預防,7天內就發生了中風的情形。

       「FAST」4步驟,把握黃金急救3小時,民眾可參考「FAST辨別中風4步驟」知道是否可能有中風的情況。所謂「FAST辨別中風4步驟」就是:

    F(FACE):微笑或觀察「臉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A(ARM):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無力而下垂。

    S(SPEECH):「唸」出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若當前述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就要馬上就醫。

     T(TIME):明確記錄發作時間,立刻就醫,爭取時間,千萬別聽信偏方而延誤治療時機。

 

三、腦中風的高危險群

除了有中風家族病史及年紀較大的老人外,以下5個中風的高危險群,建議定期追蹤檢查及服藥控制。

  1. 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人:高血壓會加速腦動脈硬化,造成血管狹窄而導致中風;而血壓飆高也會導致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
  2.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硬化的時間比正常人早,其血液常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造成中風。
  3. 高血脂及過度肥胖者:中風機率較常人多出4成,且一旦發生中風,死亡率也會高出2倍。
  4. 嗜菸嗜酒者:菸草中的尼古丁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長期會加速血管硬化並增加心臟負荷;飲酒無度,則會促使腦血管破裂。
  5. 本身有心臟血管疾病、紅血球疾病或凝血功能異常方面問題的患者。因心律不整亦或血液濃稠度增加,易產生血栓情形導致腦中風。

四、如何降低危險因子,跟中風說NO

1. 均衡飲食、控制體重:少鹽、少糖、少油、多纖維、定時定量,每天5蔬果及適當補充水分。

2. 睡眠充足、不過度疲勞;維持良好睡眠及情緒、提升免疫力,就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最佳能量。

3. 不抽菸、不過量飲酒。

4. 做適合自己體能的運動:建議每週至少運動3天,每次至少30分鐘;但如果有高血壓的人, 須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可採取散步、健走或騎腳踏車和緩的運動型態。

5. 注意氣候溫差:天冷時,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氣溫回升後再外出運動,且運動前要先暖身;若過程中有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任何不舒適現象,應立即休息、停止運動。

6. 定期健康檢查。

7. 若為高危險群病患應定期在門診追蹤檢查,一般民眾建議可每年檢測血壓、血糖及血脂肪數值,掌握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

 

參考資料: 台灣腦中風防治指引2008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
中華民國醫師高考及格
中華民國神經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重症專科醫師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專科醫師
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澎湖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
一般神經學、失智症、癲癇、頭痛、腦中風及腦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三高控制及代謝症候群防治等。
神經內科 醫師
連銘銅 醫師

醫師代號:1015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20/11/09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