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


東元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  陳國寶醫師

我的血壓為什麼那麼難控制? 有可能是「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惹的禍

      案例:張先生,35歲,科技公司員工。父親有高血壓病史,自己在七年前也開始發現血壓偏高,經駐廠醫師建議開始服藥控制。起初血壓還算控制穩定,但隨著時間一久,血壓又開始上升,醫師也開始着手藥物的調整,到最後已經增加到第四種降壓藥但血壓依舊居高不下。此外病患覺得頭暈、冒冷汗的症狀比過去頻繁,偶爾也會出現手腳冰冷、使不上力的感覺,此時醫師也警覺到病患的高血壓會不會與內分泌疾病有關,建議至本院內分泌科門診接受進一步的評估。之後在一系列的內分泌功能檢查當中,發現有一項「醛固酮」數值超出標準值3倍之多,血中鉀離子濃度也稍低於正常值,同時腹部電腦斷層掃描也發現了左邊腎上腺皮質有一約2公分大小的腫瘤,高度懷疑是分泌醛固酮的功能性腫瘤,隨後轉診醫學中心經核醫檢查及腎上腺靜脈採血也得到了證實,於是安排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手術之後病患的血壓就完全恢復到正常值,不再需要任何的藥物控制了。

 

      在高血壓患者當中,絕大部分是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可能與遺傳、飲食習慣及壓力等多重因素有關,因為原因不明,所以也只能持續使用藥物控制。但是有一小部分是屬於「次發性高血壓」,也就是可以找得到導致高血壓的原因,如內分泌腫瘤、腎動脈狹窄、先天性動脈血管疾病等,如果能針對病因治療,是有機會讓血壓恢復正常,像本案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製造分泌的其中一種荷爾蒙,它可以作用在腎臟增加鈉離子的吸收及促進鉀離子的排泄,當血中鈉離子增加後會讓水分容易滯留使得血壓上升;同時因增加尿中鉀離子的排泄也使得血中的鉀離子變低,產生像肌肉無力、麻痺等低血鉀的症狀。

 

      不過醛固酮會因身體的姿勢不同而在血中濃度的變異性相當大,所以當我們最初測得醛固酮濃度超過參考標準值時,還不能因此遽下結論就是「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 必須再輔助一些功能測試:方法是我們使用可以降醛固酮的藥物去設法壓抑醛固酮的分泌,但醛固酮數值依然偏高的話,就比較能高度懷疑是「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若要能更確定診斷,最精準的方法就是從最靠近腫瘤的腎上腺靜脈直接採血測的醛固酮濃度,不過因為具侵入性且難度很高,必須要由非常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才能執行。至於核醫檢查因為價錢比較昂貴且準確性比不上腎上腺靜脈採血,可以作為輔助診斷。

 

      「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因為病因不同而區分為很多種類型,治療的方法也不儘相同:單側的腺瘤和皮質增生以外科治療為首選,目前腹腔鏡手術已經非常普遍且技術成熟,較傳統手術傷口小且復原快。至於雙側的腺瘤和皮質增生則是以內科藥物治療為主。

 

 

附錄:

2016年美國內分泌學會指引,建議進行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篩檢的條件:

(一)高血壓合併低血鉀(不論是否使用利尿劑)

(二)頑固型高血壓(> 150/100 mmHg),雖使用3種抗高血壓藥仍控制不理想

(三)高血壓合併腎上腺偶見瘤

(四)高血壓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

(五)高血壓合併家族有早發性高血壓或腦中風(年齡小於40歲)

(六)家族成員一等親有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

醫師簡介
學經歷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學系
前高雄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
前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醫師
工業技術研究院醫務室特約醫師
台積電北廠健康中心特約醫師
聯電力行診所特約醫師
中華民國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受訓合格醫師
職業醫學研習合格醫師
臨床戒菸指引工作訓練受訓合格醫師
美國糖尿病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會員
專長
糖尿病、甲狀腺、高血壓、肥胖、高血脂症、骨質疏鬆症、生長遲緩高尿酸、痛風、其他內分泌疾病、賀爾蒙失調症、一般內科疾病、診間諮詢服務。
新陳代謝科 主任
陳國寶 醫師

醫師代號:2803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20/12/31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