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元綜合醫院骨科 黃盈誠醫師
骨質疏鬆是什麼?由於骨骼內空洞增加使骨頭變脆弱,容易斷裂,產生駝背或走路跌倒而骨折。不論男女,在50歲後骨質就會開始流失,特別是停經後女性。台灣50歲以上的人口中,每3人就有1人屬於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 骨折,是骨質疏鬆的最大威脅。最常見於脊椎、髖部與手腕。骨折後有40%的病患無法自行走動,60%的病人需要使用輔具助行,髖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甚至需要長期臥床。 哪些人容易患有骨質疏鬆症?老化、停經、長期服用類固醇,抽菸飲酒過量、體重過輕不運動、缺乏維生素D及鈣質等等。骨質疏鬆患者初期的病患可能容易腰痠背痛、坐下後不容易站起身、駝背或變矮,嚴重易因碰撞或跌倒就骨折或失去行動能力。 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查,確定骨質疏鬆。檢查時間僅需10分鐘,無痛且精確,T值小於負2.5為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一種慢性病,透過適當飲食和生活習慣調整,及藥物治療,可降低50%骨折發生率。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注意自己生活中或過去的病史中,是否有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如抽菸、飲酒過量等),若有,則應儘早戒除。
每個人的體能情況不同,應該適量進行適合自己的運動,循環漸進,運動不需要汗流浹背,保持運動習慣才是最重要的。但若診斷出患有骨質疏鬆症,應避免突然的劇烈動作,會突然跌倒的運動或是身體的某個部位壓力過重,如伏地挺身或高強度瑜加。
飲食中的鈣質攝取量特別重要,在青春期時應每日吸收足夠鈣質約1200毫克,六十五歲以下成人每日約攝取1000毫克,六十五歲以上者每日約攝取1500毫克,如果從食物中攝取的鈣質不夠,可以以鈣片補充。
目前有幾種治療方法,能預防骨質繼續惡化,並強健骨骼。這些療法,再加上已變生活方式來降低跌倒的危險性,便能減少發生骨折的機率。
如果確診骨質疏鬆症,必須立刻戒除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以防止病情繼續惡化,並且避免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症病人最常見的骨折原因,就是跌倒。維持良好的視力,清除家中的障礙物(如:沒鋪平的地毯、小型家具、腳踏墊)。使用枴杖或助行器,協助走路保持平衡。若有服用鎮靜劑、降壓劑或降血糖藥物要特別小心,尤其半夜起來如廁時,更要格外謹慎。
預防重於治療,若能有效減少骨質疏鬆,就能減少骨折,減少因為骨折而必須接受手術或長期臥床的狀況,進而降低失能的機率。
醫師簡介 | ||||||
![]() |
學經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日本奈良醫科大學手外科臨床研究員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手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骨科主治醫師 高雄榮民總醫院骨科部總醫師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會員 專長 骨折、手外科、關節退化、人工關節置換、微創手術、關節鏡、骨質疏鬆、增生療法。 |
|||||
一般外科 主治醫師 黃盈誠 醫師 醫師代號:0322 |
||||||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 2016 Ton-Yen General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