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阿嬤!你怎麼沒感覺?!-淺談糖尿病神經病變


東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  林孟昕醫師

簡介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且最令⼈困擾的併發症之⼀,也是多發性神經病變最重要的成因。根據研究,將近50%的糖尿病患隨著病程演進會併發神經病變,因末梢感覺異常造成的截肢則佔非外傷性截肢的50%-75%。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感覺異常、姿態性低⾎壓等症狀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品質,也加重照顧者及醫療資源的負荷。因此,如何預防或延緩神經病變的併發,也是現今糖尿病照護上重要的課題。

致病機轉及危險因⼦

糖尿病引起神經病變的致病機轉⽬前還不是很明確,⽬前普遍認為是⾼⾎糖造成營養神經的⼩⾎管病變阻塞,使神經纖維修復能⼒下降,及缺⾎性壞死。糖尿病併發神經病變的危險因⼦主要包括:⾼⾎糖控制不良、年齡、性別(男)、糖尿病期、合併⾼⾎壓、⼼⾎管疾病、肥胖等。糖尿病程越久,⾎糖控制越不良,神經病變的機會越⼤。

分類及臨床症狀

⾼⾎糖對神經的影響遍及全⾝,分類上最常⾒的是對稱性的周邊神經病變,主要以感覺症狀為主,少數會出現肌⾁無⼒或萎縮。通常症狀在初期表現不明顯,⼤部分是慢慢出現漸進性的感覺變差,例如對痛覺和溫度感知變差,⼀般從腳趾間開始向上蔓延,呈現俗稱的”⼿套穿襪”式分佈。對痛覺的感知下降會增加⾜部受傷進⽽產⽣潰瘍(糖尿病⾜)甚⾄截肢的風險,對本體感覺遲鈍則會造成步態不穩,增加跌倒骨折的風險。截肢和骨折都會進⼀步造成患者殘障、臥床、甚⾄死亡。

有⼀定比例的患者得神經病變主要影響⼩纖維的痛覺神經,臨床上症狀主訴通常是不舒服的異常感(⿇癢感、電流感、針刺感)或是疼痛,甚⾄出現異感痛(allodynia),僅是⽇常的衣服碰觸都會感到疼痛。部分患者會表現出糖尿病⾃律神經病變,⾃律神經遍佈全⾝各器官,常⾒症狀包括姿態性低⾎壓、腸胃蠕動緩慢⽽便秘、肢端⽪膚乾燥、⽔腫、潰瘍、膀胱功能不良引起尿滯留、男性勃起障礙等。

少部分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會呈現不對稱的表現,如神經叢或神經根的變化、腕隧道症候群,尺神經及腓神經等肢體單⼀神經病變,或是顱神經病變(常⾒是影響第3,4,6對控制眼外肌的神經造成複視或是顏⾯神經⿇痺)。⼀般同⼀病⼈可以出現多種神經病變的症狀。

診斷

早期診斷及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非常重要。按照201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的建議,當斬斷出糖尿病時患者就應接受多發性神經病變的篩檢,之後⾄少每年都要重複評估⼀次。篩檢⽅式包括詳盡的病史症狀詢問,及⾝體理學和神經學檢查。理學檢查⽅⾯尤其應著重在感覺功能評估(痛覺、震動覺、溫度、及肌腱反射),肌⾁是否萎縮無⼒和肢端⽪膚是否完整。另外也可安排評估周邊神經功能的檢查包括:神經傳導速度、感覺閾質測試、⾃律神經功能測試等作為診斷輔助。

預防及治療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包括非藥物治療及藥物治療。在非藥物治療⽅⾯最重要的是病患及照顧者的完善衛教,包括學習如何良好控制⾎糖、提供實⽤⽅法避免跌倒及姿態性低⾎壓等,另外⾜部照顧及護理也相當重要。藥物治療⽅⾯⾸要是良好的控制⾎糖: 針對糖尿病慢性神經痛症狀治療,第⼀線藥物為抗癲癇類藥物Gabapentin(鎮頑癲)、pregabalin(利瑞卡)或是低劑量抗憂鬱劑,但必須考量伴隨的副作⽤如頭暈等,因此欲服⽤此類藥物必須經由專業醫師的診斷及評估,及長期追蹤調整。神經病變的出現往往都是不可回復的,藥物僅是治標的症狀緩解,良好的⾎糖控制才是避免或延緩神經病變的根本⽅法。

醫師簡介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
嘉義長庚醫院神經科住院醫師
嘉義長庚醫院神經科總醫師
嘉義長庚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睡眠專科醫師執照通過
慢性偏頭痛肉毒桿菌注射治療訓練合格 
腦中風醫學會會員/睡眠醫學會會員/頭痛醫學會會員 

專長
腦中風急慢性治療、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周邊神經疾病、頭痛、睡眠障礙及相關疾病
神經內科 醫師
林孟昕 醫師

醫師代號:1017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22/08/26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