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周邊動脈阻塞疾病--間歇性跛行的一個原因


東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  侯守賢醫師

一位65歲的張先生,已有十幾年糖尿病的病史,但是他沒接受定期的診療,同時,他從年輕時代起,就有抽菸的習慣,菸齡已有40多年。最近,張先生走路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走不到50公尺,就感覺雙腳小腿肚疼痛,需休息個5到10分鐘才能緩解疼痛,繼續走路,這就是(間歇性跛行)的典型例子。經過一番檢查確,認是張先生的下肢動脈嚴重阻塞,能通過的動脈血流僅約10%,經說明後, 張先生接受動脈繞道手術。術後,在藥物飲食調整及生活型態改變的配合下,張先生的症狀得到極大的改善,他又恢復以前自由行走的活潑樣子。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動脈血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而糖尿病、抽菸及高血脂體質,都會加速動脈粥狀硬化,造成動脈狹窄,進而發生血流供應不足的缺血症狀,導致走路時小腿肌肉疼痛。 癮君子、有高血脂症、糖尿病及高血壓、及65歲以上的人,都屬於高危險族群. 因此,建議有間歇性跛行的病人,若有抽菸,應先戒菸,並注意飲食,控制血糖, 血壓及血脂,同時儘早尋求醫師的診察,確定周邊動脈阻塞的程度,確立治療的方針。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治療

像張先生這樣的病例,醫師會說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及抽菸對動脈狹窄的不良影響,病人要好好地遵從醫師處方及營養師的食物調控建議,控制血糖、血脂、血壓、並且果斷戒菸,以此來避免、預防、及減緩血管粥狀硬化的發生及惡化。

一旦診斷出有妨礙血流的動脈阻塞,依血管阻塞多寡有不同的治療建議:

1.阻塞範圍在動脈周徑25%以上:初期可藥物來擴張血管,維持血流暢通,預防血栓。 2.阻塞範圍在動脈周徑50%以上:除了藥物治療外,可考慮用侵入性方法,利用血管內導管技術(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嘗試擴張狹窄的動脈,甚或再置入適當的血管支架(stent) ,再配合抗血栓藥物服用,以維持這段原本狹窄的動脈能長期開通。另有研究報告,若用塗有防血栓藥物的支架,結果似乎更好。
3.阻塞範圍在動脈周徑75%以上:除上述利用血管內導管技術來擴張及用支架來支撐動脈外,也會考慮外手術。利用自己的(或他人的)大隱靜脈,或適當尺寸的人工血管,從動脈狹窄的前端(proximal) ,跳過動脈狹窄這段血管,接到動脈狹窄的後端(distal)(繞道手術)( bypass surgery) ,而且需有事先確定此後端動脈及其分支之血管是正常的, 能接受經過繞道而來的血流。這項手術的嚴峻挑戰正是狹窄後端的動脈及其分支血管必須是正常的,當然這也是影響手術成敗的主因。術後,病人還要繼續服用擴張血管、預防血栓、維持血流暢通的藥物,並且調整飲食習慣,持續控制血糖、血脂、血壓、並且絕對戒菸。要改善生活型態,維持足部溫暖,適當足部運動及預防足部受傷。 當然,定期醫師診視是不可少的。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中沙醫療團駐吉達醫院副團長兼心臟外科醫師
美國Mayo clinic 心臟外科研究員
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UAB醫院心臟外科研究員
日本東京女子醫大醫院小兒心臟外科研究員
台北馬偕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療副院長
台北康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務部主任
新竹台大醫院外科主任/心臟外科主任/主治醫師

專長
心臟血管疾病之外科治療諮詢
四肢動脈阻塞疾病之外科治療諮詢
下肢靜脈曲張之外科治療
血液透析用動靜脈廔管之建立
 
心臟外科 主治醫師
侯守賢 醫師
醫師代號:3516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23/12/19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