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認識「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  張夢涵醫師

剛升上高二的阿泰,原本是個活潑開朗,且人緣很好的運動健將,最近半年時常一回到家就躲在房間中,飲食不規律,也不太想跟父母親說話。雙親工作忙碌,心想應是青春期的關係,並沒有多加注意。漸漸的,阿泰連房門都不太願意出,無法正常上學,甚至好幾天都不洗澡,蓬頭垢面,自理能力退化,且時常發呆,成績也一落千丈。有時候,父母注意到他會自言自語, 晚上睡不著時還會對空氣比手畫腳、跪地膜拜,把房間門口都貼滿膠帶,父母擔心是中邪了,便帶去收驚,但也沒有成效。直到有一天,阿泰因為懷疑父親在他的食物中下毒而跟父親起了激烈爭執,最後才在家屬陪同下就診精神科,開始藥物治療。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過往舊名稱為「精神分裂症」,因長期疾病汙名化而導致延誤治療,而後更名為「思覺失調症」,其為一種腦部疾病,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失去平衡所致,會造成思考、認知、知覺、情緒、行為等各方面的問題,使病人對外界訊息感到混亂、脫離現實,而有不適切的情緒行為表現。目前全世界盛行率約為1%,全臺灣盛行率約0.6%,男女患病比例相近,但初次發病年齡男性約在15-25歲間,女性初次發病年齡較晚,約在25-35歲間,但臨床上在青春期(國、高中)即有可能進入「前驅症狀期」(prodromal phase),此時期個案尚未出現明顯幻覺或妄想症狀,但漸漸產生生活適應困難、話量變少、社交退縮、自理能力下降、情感表現疏離平淡或不適當、成績退步等等,也可能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

倘若發病後,進入「症狀活躍期」,開始會有明顯的精神症狀,像是幻覺、妄想、言談鬆散或胡言亂語、怪異行為等。幻覺當中,又以聽幻覺、視幻覺較為 常見,以聽幻覺為例,意即個案會聽見有人在對他說話,但四周卻未出現任何人,聽幻覺的內容可以是多人聊天,也可能出現批判謾罵聲,甚至出現叫個案做出危險行為的內容,嚴重影響個案的生活。妄想是指個案會對錯誤的信念堅信不移,妄想有不同種類,例如:被害妄想(認為有特定組織要迫害他、對他下毒等)、關係妄想(路人或電視上談論的事情都跟個案有關)、被控制妄想(被電波、被外星力量控制自己)、誇大妄想(例如自己有超能力或是世界首富),其餘尚有許多不同的妄想種類。由於這些精神症狀會讓個案無法區分是症狀或現實,常因此衍生許多情緒或行為的困擾,若持續未接受治療,腦部功能將持續受到負面影響,將來預後就會不佳。

根據DSM-5診斷手冊,診斷思覺失調症的標準如下:
A. 持續一個月有達到兩個症狀以上,其中一個症狀必須要是1或2或3:
1. 妄想
2. 幻覺
3. 混亂的言語
4. 混亂或僵直的行為表現 5. 負性症狀(例如:面無表情、社交退縮、動機降低)

B. 已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就學、就業、人際關係等)
C. 整體症狀持續至少六個月,此六個月期間一定要包括至少一個月符合診斷準則A.

思覺失調症的評估與治療

第一次出現精神症狀的個案(如出現幻覺、妄想),並非全部都是思覺失調症患者,仍須透過就診精神科,經由詳細問診、釐清發病史與家族史,判斷情緒與精 神症狀的關聯等,因有部分嚴重的憂鬱症或躁鬱症患者也可能出現精神症狀;另外,初次發病者我們也需驗血、視情況安排腦波或腦部影像學檢查,以進一步確認是否由其他器質型原因造成,過往曾有過較罕見的案例是腦部腫瘤或出血所引起的精神症狀。 思覺失調症的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若能盡快以藥物治療獲得控制,個案尚可維持生活功能與工作,但若時常自行停藥導致症狀起伏,每次的發病都會讓大腦功能越加退化,思覺失調症是需要長期治療的大腦疾病,若自行停藥一年內復發率有80-90%,切勿隨意停藥。現今抗精神病藥物已比過往進步許多,副作用減少,療效增加,除了口服藥物,甚至也出現長效針劑,可分為一個月或三個月施打一次,能改善患者服藥的順從性,並降低復發風險。

醫師簡介
現職
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 總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臨床研究員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 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新竹國泰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兼任醫師
台灣精神醫學會會員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會員

學歷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青少年之壓力與人際適應障礙、自閉症類群障礙、懼學症、憂鬱及焦慮疾患、思覺失調症(原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強迫症、失眠、親子關係諮詢。
精神科 主治醫師
張夢涵 醫師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24/05/22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