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元綜合醫院麻醉科 田軒寧醫師
麻醉,是為了在手術過程中,免除手術對病人造成的痛苦和恐懼,並維持病人的生命跡象穩定。麻醉科醫師執行之常見臨床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及區域麻醉(半身麻醉)。
大部分的手術都可以選擇全身麻醉作為麻醉方式,常見的手術包刮腦部手術,腹腔鏡手術,心胸腔手術等。
麻醉過程會使用氣體麻醉藥物及靜脈給予麻醉藥物讓患者鎮靜,失憶,失去意識。麻醉醫療團隊會全程使用精密儀器監測患者的生命徵象。
在手術及麻醉過程中,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吸入性肺炎,氣喘發作,輸血或藥物造成的過敏反應或惡性高熱等。並且接受全身麻醉氣管插管的患者,亦可能存在牙齒損傷,術後喉嚨痛及聲音沙啞風險。
適用於下腹腔如剖腹產,疝氣手術或下肢骨折固定手術。
麻醉過程會請患者側臥後如蝦子班彎曲身體,由麻醉醫師辨識出腰部脊椎的注射位置後,將麻醉藥物注入蜘蛛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達到完全止痛的效果。患者接受半身麻醉後意識清醒,可與人對話。
接受半身麻醉的患者可能會有硬腦膜外血腫,中樞系統神經感染,硬腦膜穿刺後疼痛,或是長短期神經傷害的風險。
如何降低上述麻醉風險,最重要的就是透過術前的麻醉評估,藉由多方面分析病人的狀態,做出必要的調整或建議,並讓病人及家屬充分了解風險及麻醉計畫。
麻醉評估首要確認患者的內科疾病及過去病史,因為這些疾病都可能直接影響手術麻醉風險及麻醉計畫。病人目前用藥及過去對藥物的特殊反應也非常重要,部分藥物可能需要停藥或調整,麻醉醫師將對此評估提出建議,甚至需藥師共同諮詢。
若是患者過去麻醉經驗有嚴重不適或特殊事件發生,都是本次執行麻醉需要參考的重要依據,例如:過去麻醉時發生嚴重噁心嘔吐,過去曾有困難呼吸道的發生,麻醉醫師將擬定相關計畫,降低本次麻醉再次發生的風險。
麻醉後嚴重不良事件中,惡性高熱為一種可能與遺傳相關,但沒有適當方式可事前檢測的嚴重反應,因此麻醉醫師會進一步了解患者的個人史及家族史。
麻醉醫師也會綜合手邊數據,包含抽血報告,心電圖,X光等基本常規檢查來判定患者狀況,並視需要建議患者接受其他檢查。
統整以上評估,麻醉醫師會提出病人術前的麻醉風險(ASA)分級及麻醉計畫,同時讓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詳實的術前評估可以讓執行麻醉或手術時有更完善的計畫與準備,進而降低風險與併發症,消除患者對於手術麻醉未知的焦慮及恐懼,並確實貫徹病人知情同意的權利。
醫師簡介 | ||||||
![]() |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馬偕紀念醫院麻醉科住院醫師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馬偕紀念醫院麻醉科總醫師 專長 婦幼麻醉、減痛分娩、一般麻醉 |
|||||
麻醉科 主治醫師 田軒寧 醫師 |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 2016 Ton-Yen General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