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麻醉深度監測


東元綜合醫院麻醉科  沈志隆醫師

全身麻醉過程應該給予多少麻醉劑量?過去,由於全身麻醉沒有麻醉深度監測儀器,麻醉醫師只能依靠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透過病患的身體反應(例如手腳收縮或臉部肌肉抽搐等)、病患的自主神經系統反應(例如心率和血壓反應等)來調整麻醉劑量。這種方法主觀性比較強,而且由於個體差異,很難評估麻醉深度是否理想。加深麻醉雖然可以避免術中甦醒,但由於麻醉藥物的抑制作用,可能導致手術中血壓過低、心跳過緩,甚至會有休克、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風險。也會讓術後甦醒時間延長、增加術後譫妄的可能性。相反,如果麻醉太淺,病人可能在手術過程清醒過來,也可能導致血壓過高和心率過快。對於高風險族群,如年齡較大、患有嚴重慢性病、處於休克狀態等,更需要高品質的監測,來控制麻醉深度。

目前的麻醉深度監測只需在患者額頭貼上皮膚貼片,即可獲取腦波訊號。麻醉深度監測儀器自動進行分析,即時顯示麻醉深度數值。因此,麻醉醫師可以客觀評估患者大腦和身體對麻醉藥物的反應,進而調整藥物劑量,維持適當的全身麻醉深度。例如,如果儀器顯示麻醉深度在適當範圍內,而血壓和心跳仍然偏高,麻醉醫師可以排除麻醉藥物劑量不足,而考慮加強止痛藥物或高血壓藥物。麻醉深度監測能降低手術過程中甦醒的風險,讓病患處於穩定的麻醉深度範圍內,確保病患手術過程中的安全與舒適。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

專長
臨床麻醉、重症麻醉、術後止痛治療(P.C.A)、無痛分娩麻醉
麻醉科 主治醫師
沈志隆 醫師

醫師代號:1504

2024/12/24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