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淺談媽媽手


東元綜合醫院復健科  陳姿璇  醫師

32歲林太太一個月前開始覺得右手腕靠近拇指基部有點隱隱作痛,依舊持續做家事,偶而痛得稍腫,近兩周疼痛沒有緩解,反而變本加厲,拿鍋碗稍微出力就疼痛異常,好幾次差點打翻碗盤,只好求助復健科門診。

媽媽手在醫學上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主因為控制拇指的伸拇短肌與外展姆長肌的肌腱發炎,造成肌腱滑行困難,引起手腕疼痛。若肌腱發炎腫脹,嚴重時滑行受到限制更容易造成沾黏。近年來職業婦女的增加,長時間使用手腕工作的婦女(如會計、文書處理等),手腕疼痛比例高;另外生產後婦女,因抱小孩及做家事也容易引起手腕疼痛,所以病症俗稱媽媽手。

媽媽手發病原因大多數與日常生活中手腕不正確用力或是過度用力有關,如洗衣服、扭毛巾等等。還有工作需長時間重複使用拇指腕力者,也容易產生媽媽手。例如:長時間打字握筆、單手端盤的服務生、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都是高危險群。媽媽手症狀在手腕靠近拇指根部突然疼痛或慢慢產生疼痛感,有時還會傳至拇指及前臂部分。平常就該適當作伸展及肌耐力運動。當疼痛感消失後,若未持續運動,很容易復發。此時須配合復健治療,以期恢復正常功能。
物理治療:
– 在適當時機分別給予冰敷或熱敷治療, 電療
– 超音波治療:促進組織修復
– 運動治療 (治療師依病患狀況教導適當運動)

藥物治療:有止痛效果,但預防疾病復發須接受物理治療
– 最常用的治療方式為局部注射消炎藥物

2025/07/16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