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專欄】鯰魚刺傷


  海洋生物具有各種的特殊方式,以適應生活環境、自我防禦、捕食等,如體內毒素、體表黏液毒素、魚刺毒等。這些毒素都有可能因攝食有毒魚類或被魚刺刺傷,而造成中毒現象。

  具有刺毒可使人刺傷中毒的海洋生物很多,常見的有水母、芋螺、海膽、魟魚、象魚、鰻鯰、石頭公等。所謂的刺毒魚,就是在背鰭或胸鰭上有毒腺的魚類,全世界約有200種以上,在臺灣俚語中有句「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指的就是魚類刺毒毒性強烈的順序。魟就是魟魚,虎又名獅子魚,沙毛是鰻鯰的俗稱,臭肚又名象魚。如果不幸被這些魚的魚刺刺中,輕者腫痛,重則休克送命。

  鰻鯰魚,俗稱沙毛。牠的外型類似土虱,體延長,體表無鱗。第一背鰭短,前有堅強硬棘。第二背鰭及臀鰭與尾鰭連續相接,都是軟條。胸鰭位於頭部正後方,上緣具數枚銳利的硬棘,背鰭及胸鰭的第1根硬棘具有毒腺。體背側棕灰色,體側中央有兩條黃色縱帶,體長可達20~30公分。

  鰻鯰魚屬於群集性魚類,平常大多成群結隊活動,白天棲息在岩礁或珊瑚礁洞隙中,晚上才出來覓食,以小蝦或小魚為食,屬夜行性魚類。分布於臺灣南北岩礁區。

  鰻鯰魚刺毒的化學性質並不清楚,根據研究至少有2種以上成分,一是神經毒性,另一是溶血性毒性。 鰻鯰魚刺毒的中毒症狀,包括劇痛、麻痺、虛脫、休克等。魚刺毒,縱使致死率不高,但毒素引起的劇烈疼痛,常讓患者痛苦難堪。此外,若傷口受到細菌感染,極易造成肌肉壞死或敗血症。特別是海水中有一種創傷弧菌,當患者本身有肝臟疾病或免疫能力低下時,會經由傷口感染進入人體引起敗血症。

  喜愛釣魚的民,對於不認識的魚種要特別小心,若不小心被鰻鯰刺到,切記應至醫院施打破傷風疫苗,清洗傷口確認無魚刺斷裂殘存在傷口中,並以41至45度溫水浸泡,浸泡時間一般需數小時至疼痛解除為止。依本人十多年臨床經驗僅遇過五例,患者大多是從魚鉤上取魚時傷及手部,症狀為局部疼痛、手臂劇痛麻木,少數或抱怨胸痛胸悶與心悸等。對於一般止痛劑效果不佳,溫水浸泡則可明顯改善椎心之痛,遭到鰻鯰刺傷一般是不用住院,只要在急診觀察治療即可,暫留急診室觀察治療時間,可依不同之臨床表現,建議給予不同的觀察時間,分別為2-6小時,6-12小時,及12-24小時。對於免疫不全之患者,離院時應予口服抗生素,及安排外科回診。

醫師簡介
學經歷
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前台北榮民總醫院急診部總醫師
前羅東博愛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急診醫學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高級心臟救命術指導員(ACLS instructor)
通過高級外傷救命術(ATLS provider)
救護技術員指導員(EMT Instructor)
 
急診科 主治醫師
朱光輝 醫師
醫師代號:9921

 

2016/01/13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