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榮譽

【衛教天地】淺談慢性骨骼肌肉傷害


東元綜合醫院骨科  羅揚斌醫師

       慢性骨骼肌肉傷害是指長期累積多次傷害而產生身體構造損傷的現象。患者往往無法描述受傷的時間點,或者是在什麼動作、姿勢、或運動後產生的。主要的症狀為慢性疼痛、酸痛或疲勞。

       常見慢性骨骼肌肉傷害如下:

(一)肌腱炎(Tendonitis):反覆過度的使用,而造成肌腱連續性的傷害,使得肌腱持續保持在慢性發炎的狀態,就是所謂的肌腱炎。許多傷害如「網球肘」、「跑者膝」等等都是。症狀往往是一動就感到不適,且隨著活動的增加而越來越痛,但是休息就會緩解。

(二)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當肌肉受傷發炎時,人體會有自癒的能力。如果此時的復原期,沒有給予充分適當的休息,重複的發炎反應將會導致肌肉發展出纖維化硬塊。再不及時加以處理,最後會有鈣化的產生,進而影響到正常功能的恢復以及肌肉纖維的彈性。

(三)滑液囊炎(Bursitis):滑液囊在關節周圍扮演著緩衝的重要角色,當關節重複傷害時,會引起滑液囊的發炎。一般臨床症狀為腫脹、壓痛及關節活動障礙等,但時常與關節炎症狀相似,不易做鑑別診斷。

(四)肌腱鞘炎(Tenosynovitis):腱鞘富含潤滑液而有潤滑肌腱之作用,使肌腱收縮滑動更順暢。慢性肌腱腱鞘炎是因肌腱長期的過度使用,造成腱鞘磨擦而腫脹。臨床症狀為動作時會疼痛,越來越痛且會卡住,是因為腱鞘受傷使得潤滑的功能降低,造成無法順暢滑動所致。

       慢性骨骼肌肉傷害的治療,是依評估、治療、復健三原則來進行。評估慢性骨骼肌肉傷害的症狀與特徵,然後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進而進行肌肉與韌帶的復健工作,使患部的傷害不再發生。

       評估(診斷):傾聽自己的身體反應(Listening to your body)是評估慢性骨骼肌肉傷害最基本原則。一般由疼痛(Pain)、腫脹(Swelling)、僵硬不靈活(Stiffness)、 雜音(Noise)、不穩固(Instability)五個評估重點以外,適當詢問患者受傷經過,以及肌肉骨骼系統的功能檢查,都是評估的重要依據。

       治療:由醫師來執行治療的步驟。冷療、熱療、水療等,皆是常見的簡易治療。

       復健:美國運動醫學會以「運動即醫療」(Exercise is medicine)來強調運動對於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對於受傷的病患而言,肌肉骨骼功能會因受傷與治療期間的休養而減退,使得患部容易再受傷,因此適當的復健運動將有助於傷害的完全恢復。

慢性骨骼肌肉傷害的治療:

  • 冷熱交替療法:太早使用熱敷恐怕會引起腫脹與疼痛。較嚴重傷害則建議在使用冰敷且腫脹有明顯消退後,則可以考慮使用冷熱交替療法。
  • 自主運動:在非承重的情形下,讓受傷部位進行自主性的伸展或關節活動。
  • 重建運動功能:伸展運動、肌力訓練、關節鬆動術、本體感覺訓練。
  • 預防再度受傷:做好防護措施、以低強度活動漸進適應,重返運動。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在職碩士班(EMBA)畢業
私立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附屬石園醫院外科 住院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外科部 住院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骨科部 住院醫師、總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 研究員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 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骨科 主治醫師兼病房主任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中院區骨科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慈濟大學醫學系臨床講師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竹南慈祐醫院骨科主任
頭份重光醫院骨科主任
專長
退化性關節炎暨人工關節置換、 肩、髖、膝關節及運動傷害、 骨折重建、 關節鏡手術及韌帶重建治療、 脊椎退化性疾病治療、 骨質疏鬆症治療、震波治療、復健治療
骨科 主任
羅揚斌  醫師

醫師代號:0307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18/12/28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