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3C用品與失眠


 東元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 李長興醫師

       我們常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宇宙運行的規律,人活在地球這個環境,就會受這樣的規律影響,日夜循環帶給規律的明暗變化,也影響了人體的「晝夜節律」。


       當電燈發明後,人類進入可以經由人工照明而克服了黑暗的不便,但也破壞了人體的「晝夜節律」。這個節奏掌控身體各種生理特徵的日夜循環,包括醒睡、食慾、活動量、體溫和血液中的褪黑激素。在黑暗的夜間,人的體溫會下降,新陳代謝減緩,褪黑激素急劇升高,而早晨太陽升起時,褪黑激素開始降低,人就醒來了。所以,褪黑激素在這套日夜生理轉換的機制中至關重要。


       自電燈出現以來,人體睡眠機制已被延後6個小時。人為光源改變了我們體內的24小時晝夜節奏,特別是日落後到上床前的晚間時刻,人們在清醒8到10小時後,精力會開始減弱,直到大腦釋出褪黑素抑制晝夜機制,並帶來睡意。晚間時刻曝露於光源下,會延緩褪黑素的產生,造成失眠。這樣的晝夜節律破壞,所帶來身體影響,一些常見的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癌症和憂鬱症)都與夜間燈光照射有很大的關聯。


       然而3C產品的發明與普及,更是帶來了另一波身體的劇烈影響。台灣睡眠醫學會公布國人最新睡眠調查,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所苦。而且,首次針對國人睡前使用3C產品進行調查,超過半數年輕人睡前有使用3C產品的習慣,這群人多數是學生及白領階級;調查發現,這群出現失眠症狀的年輕人中,高達53.3%睡前曾經使用3C產品。


       科學家發現,人眼接收到藍光或短波長的光時,會向人體晝夜系統傳達白天的訊息,一旦藍光消失,夜間生理轉換模式就會啟動。由於太陽光中藍光較強,所以人在白天較清醒、警覺性較高。如果在傍晚或夜間出現藍光,身體就會誤以為是白天,而且藍光對夜間褪黑激素的抑制作用非常強,平板電腦、手機、電腦都會發出這種藍光。因此,在夜間使用這些裝置就會妨礙夜間生理轉換機制的運作,使人較難入睡。


       既然明白藍光對於睡眠的壞處,那麼若不想每晚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日常生活積極減少有害藍光的刺激自然非常重要!除了睡前避免使用電腦、手機等3C產品外,營造一個避免過多光線,安靜的睡眠環境非常重要喔。

 

  

2018/12/06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