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項目 ALD,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新生兒篩檢(初檢)
健保碼 自費 院內碼 1200C6
檢體別 血液 採檢容器 毛細管
採檢容器圖示:
檢體量 6支 報告時效 一個月
生物參考區間:<0.4 μM
臨床意義:
主要是因為位於X染色體上之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D, member 1基因(簡稱X-ALD或ABCD1基因)發生突變,造成患者細胞內過氧化小體(peroxisome)異常,無法代謝非常長鏈飽和性脂肪酸(very long-chain fatty acids,簡稱 VLCFA),尤其是 24 個碳及 26 個碳的脂肪酸,導致體內VLCFA大量堆積在大腦白質和腎上腺皮質,進而侵蝕腦神經系統的髓鞘質,導致中樞神經發展遲滯退化,產生神經傳遞功能障礙。X-ALD可能在不同年齡發病,且臨床表徵相當多樣化,初期症狀可能為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活動過度等。隨著病程進展,則會有漸進性聽覺、視覺、語言及行動能力喪失、昏迷等症狀。依其發病年齡及臨床症狀,大致可區分成數種類型,其中以下列兩型最為常見:(1) 兒童期發病型 (Childhood Cerebral,簡稱CCER或CCALD;約佔所有ALD患者的31-35%):患者約在3至10歲發病,一般發病會表現出學習或行為異常,之後語言及其他自主能力會逐漸喪失,通常發病後6個月到3年內會迅速退化,逐漸喪失神經自主及運動能力,且於數年內死亡。(2) 成年期發病型(Adrenomyeloneuropathy,簡稱AMN;約佔40-46%):患者大都於21歲以後發病。主要症狀為漸進式腿部僵硬、無力,無法控制括約肌,中樞神經逐漸退化等。約10%至20%的病患,會因腦部的退化而有嚴重的認知、行為及語言障礙,導致完全失能及喪失生命。
備註:委託台大代檢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