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腦部血管疾病
東元綜合醫院 神經外科醫師 王昱棨 醫師
  腦部是人體最需血流供應的器官之一,具有豐富的血管分布,因此相關的疾病往往會引起嚴重的後果,也是腦部出血性中風的原因之一;但民眾對於腦血管的疾病了解較少,以下針對兩種較重要之腦血管疾病作介紹。

腦動脈瘤
  腦動脈瘤並非腫瘤,而是腦部基底大血管分支因長期高壓血流沖激而形成的管壁突出,由於突出的血管腔相對脆弱,也因此容易破裂導致嚴重出血。根據統計,在動脈瘤破裂出血的第一時間甚至有高達四分之一的死亡率;其餘大部分病人則有嚴重的神經學症狀或是昏迷,剩下少數病患僅有輕微神經學症狀如頭痛等;頭痛的程度可形容為畢生曾經有過最嚴重的頭痛。目前並無單獨之致病因子,但高血壓及週狀動脈硬化患者被認為是危險群之一。

  目前治療方式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就是以開顱手術進到顱內深處,分出動脈瘤,以金屬夾子將動脈瘤的突出頸部夾閉。另一種是血管內導管方式,利用血管攝影定出動脈瘤之位置,然後以白金線圈填充於動脈瘤內,將動脈瘤栓塞。兩種治療方式均是避免顱內動脈瘤再度破裂,導致更嚴重的傷害;兩者孰優孰劣並無一定,取決於病人的狀況,動脈瘤的型態位置,及處置醫院醫師的相關經驗。

腦部動靜脈畸形
  一般人體的血流由心臟發出後,依循大動脈小動脈微血管小靜脈大靜脈,如同河流分支遍布全身,最後回到心臟。動靜脈畸形則是缺少了微血管的緩衝,由動脈直接與靜脈相交形成病變所在。目前普遍認為腦部動靜脈畸型為先天之腦部血管異常。體積較小之動靜脈畸形,較易以出血表現,尤其是造成年輕人自發性顱內出血的主要元兇之一;病人往往因為顱內出血引起之症狀,如劇烈頭痛,肢體無力,甚至意識不清而送至醫院。大型的動靜脈畸形反倒不易出血,較容易以癲癇為症狀表現。

  治療方式一般是以開顱手術,將動靜脈相交病灶處作手術切除。此方式好處是可立即移除病灶,避免相關症狀;但如果病灶位置較深或週邊腦部功能重要,導致開顱手術困難度與術後併發症風險較高,可考慮以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此方式有別於開刀,是以精準定位之多束放射線集中於病灶照射,適用於體積較小之動靜脈畸形。此方式雖避免開刀之風險,但無法立即將病灶消除,須經過一至兩年的消減期,等待病灶慢慢縮小至消失。兩種治療方式均須經過腦神經外科醫師針對病人及病變的個別評估才能決定。

  腦部的血管病變,就如同腦部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爆炸就可能引起嚴重的症狀;因此,如有相關症狀,仍須及早就醫,找出病因,盡速治療。

醫師簡介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神經外科系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專長
腦出血、腦外傷及腦中風手術治療、脊椎手術。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王昱棨 醫師
醫師代號:0415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16/01/28

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地址:30268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電話:03-552-7000 信箱:service@ty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