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血液透析病人的另一條生命線


東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  侯守賢醫師

       當病人被診斷有末期腎病,需靠血液透析(通稱:洗腎)才能維持生命時,建立一條可靠的血液透析管路就變成了病人不可或缺的“生命線”了。

       若腎衰竭來得兇且急,腎臟已經幾無功能時,立刻的血液透析便是病人“起死回生”的治療了。

       緊急的血液透析,一般都是在病人的腹股溝插入“雙腔導管”到“股靜脈”,便可馬上進行“洗腎”,而穩住病人,使病人立於「不敗」之地。但是放置在腹股溝的雙腔導管讓病人不便於行動,且又比較有感染的風險,所以在此同時,醫師都會思考,如果腎衰竭無法好轉,需長期依賴“洗腎”來替代腎臟功能時,勢必要有一條能維持較長期使用的血液透析通路。以下簡略介紹:

 

1. 雙腔透析導管(經皮下隧道):

       如前述,放置於腹股溝之股靜脈的雙導管是屬於短期使用,它廣泛使用於需立即“洗腎”的病人,或長期臥床的病人。另一種置放的方式是經由右上胸部皮下隧道插入右側內頸靜脈。(導管之商品名為Perm Cath或Hickman Cath)。因為導管置於皮下,且露出於上胸皮膚開口前的一段導管,圍有一圈的抗菌人工纖毛,除了減少經由皮膚侵入之細菌性感染外,也可將導管牢固的粘黏在皮下,避免無意導管被拔出的危險。

       這種置放方式的血液透析通路,若能避免感染及管腔內血栓阻塞,則可使用數週、數月甚至更久。

       因為一旦有血液感染(菌血症),若不拔除血管內之導管就無法根治感染。如果發生導管腔內血栓形成,造成阻塞,有效的血液透析無法達成。因此,術後及透析後的傷口及導管護理是個重要的工作。

       這種置放透析導管的步驟,需要在開刀房執行。若病人清醒可配合指令,則可於局部麻醉下完成。否則,就要考慮全身麻醉的幫忙才能順利進行。

       有些病人會因此導管的放置(放到上腔靜脈與右心房間),而導致心律不整(嚴重者可能會致命),會血管穿刺導致嚴重的出血,甚至最終導致上腔靜脈血栓生成或阻塞。當然這些僅是極少數的病例報告而已。

 

2. 動靜脈瘻管:

       一般都是在非慣用手(左手)手腕,將頭靜脈截斷後,直接吻合在橈動脈(端對邊吻合)上。形成自體性的動靜脈瘻管(AVF)。有時因為手臂血管條件不佳,無法建立AVF,則可利用人工血管(直徑6~8mm)搭架於頭靜脈與橈動脈之間,這就是人工動靜脈瘻管(AVG)。

 

        AVF的手術成功率(即通帳率),即血管將來可暢通膨大到可供血液透析的大小) , 因血管直徑大小,及組織結構性質而不同。一般認為血管直徑要大於2mm, 向心端的頭靜脈分支少, 無靜脈炎相關的變化, 特別是血管狹窄, 則手術成功率成可達7成以上。 AVG的成功率, 據觀察,與人工血管的廠牌,材質無明顯差異。但AVF或AVG手術後,並不能馬上使用,需等傷口消腫,無感染且頭靜脈確實暢通且擴張到6mm以上(AVF一般需等待6週) , 或AVG之人工血管在皮下確實與組織粘黏,則洗腎拔針後之針孔,其滲露的血液較可侷限, 不易擴散到周圍的皮下組織(AVG一般要等待4週) 。

 

       動靜脈廔管,不管是AVF或AVG, 術後及每次血液透析後, 都要依從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 好好護理扎針傷口, 以保持廔管的通暢, 無感染。 若懷疑有血流不通暢, 感染或血管異常膨大, 都應及早請醫師評估, 並共同相量後續處理, 以維持這條”生命線”通暢無礙。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中沙醫療團駐吉達醫院副團長兼心臟外科醫師
美國Mayo clinic 心臟外科研究員
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UAB醫院心臟外科研究員
日本東京女子醫大醫院小兒心臟外科研究員
台北馬偕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療副院長
台北康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務部主任
新竹台大醫院外科主任/心臟外科主任/主治醫師

專長
心臟血管疾病之外科治療諮詢
四肢動脈阻塞疾病之外科治療諮詢
下肢靜脈曲張之外科治療
血液透析用動靜脈廔管之建立  
心臟外科 主治醫師
侯守賢 醫師

醫師代號:3516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19/12/31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