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認識急性心包膜炎 – COVID-19 mRNA 疫苗的罕見副作用


東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   林育伸醫師

在台灣, 隨者心冠肺炎COVID-19疫苗施打愈來愈普遍, 疫苗施打可能的副作用開始常在心臟科診療時被討論, 尤其是mRNA 疫苗施打後引起的胸胸痛。美國食藥署(FDA)與歐盟藥品主管機關(EMA)發現,接種 COVID-19 mRNA 疫苗 (包括 BNT 與 Moderna 疫苗)和心肌炎、心包膜炎之間,可能有關聯性,然確切的成因仍不明。而急性心包膜炎, 更常常在診療時被忽略…

一、什麼是急性心包膜炎?

急性心包炎是心包膜的臟層和壁層間的急性炎症,有時可合併心肌炎和心內膜炎。

二、急性急性心包膜炎的原因:

感染性、或為自體免疫疾病引起,其他如放射線治療後,腫瘤、尿毒症…皆可引起。感染性心包膜炎在台灣常見的原因為科沙奇病毒及結核菌,自體免疫疾病引起心包膜炎的原因,常見的則有風濕熱、紅斑性狼瘡…等。
歐洲藥管局分析,截至 2021年5 月 31 日,歐盟地區共接種了 1.77 億劑 BNT 疫苗及 2,000 萬劑莫德 納疫苗,計有 145 例心肌炎,以及 138 例心包膜炎病例報告為接種 BNT 疫苗後發生;而莫德 納疫苗接種者,則是出現 19 例心肌炎和 19 例心包膜炎;這些病例中有 5 例死亡。整體來說,這些案例仍數非常罕見。

三、心包膜炎的症狀:

持續性胸痛,不管運動或休息,有時痛會延伸到頸部兩旁的肌肉,吸氣時會更痛,奇特的是,此類疼痛在身體前傾的狀況會比較好,除了上述症狀上的差異外,心電圖上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四、急性心包膜炎的診斷 :

臨床症狀、心電圖外,可以用心臟超音波、電腦斷層來作檢查,可以看到心包膜內有積水,心包膜變厚,少部分的病人會有大量的心包膜積水,壓迫到心臟(心包膜填塞症),此為急症需要作心包膜抽液。

五、急性心包膜炎的治療:

因病因的不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心包膜炎,需用類固醇或鎮痛解熱劑,結核性心包膜炎需先治療結核病,而一般病毒引起的心包膜炎,多用鎮痛解熱劑緩解症狀,多半症狀會在數週後改善,療程中需注意是否有愈來愈喘的情形,若有此症狀,需作心臟超音波,看是否有大量心包膜積液。

六、接種建議

接種 COVID-19 疫苗,可大幅降低感染 COVID-19 及其相關併發症(如住院和死亡)的風 險,並能減少疾病在社區中傳播,相較於接種疫苗後極罕見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風險,接種 COVID-19 疫苗仍是利遠大於弊。目前 12 歲以上、無疫苗接種禁忌症者皆可接種 mRNA 疫 苗(包括 BNT 和 Moderna)。

七、接種前後注意事項

在接種前評估過程中,應向接種者告知接種 mRNA 疫苗疫苗後發生心肌炎和/或心包膜炎的非 常罕見風險,並應告知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 - 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 - 心悸(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 - 暈厥(昏厥) - 呼吸急促 - 運動耐受不良(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 症狀通常在接種疫苗後㇐週內出現(中位數為 2 天)。接種 mRNA 疫苗後出現上述任㇐症狀 時,應立即就醫。接種疫苗後無上述症狀者,可以繼續進行日常活動,不需要刻意避免劇烈運 3 動。而本身有潛在心臟功能障礙的人,若在疫苗接種後出現新的症狀、或原有症狀惡化,應立即就醫。

醫師簡介
學經歷
現任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 主治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心臟內科專科醫師

專長
一般內科診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全方位介入性心導管檢查治療、洗腎廔管血管成形術、心律調節器置入、急重症加護。

林育伸 醫師

心臟加護中心 主任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21/11/29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