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有關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相關知識及其注意事項


東元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張亮霖醫師

提到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一般都會將其歸類為頭部外傷的後遺症之一,的確它有一大部分成因是頭部外傷引起的,而且通常是三個星期前甚至更早受傷的。一般而言,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原因除了頭部外傷外,尚有其他危險因子,包括年紀大、本身凝血機能異常、洗腎病患、常期酗酒、服用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劑等,另外也有一小部分案例發生在幼童。 基本上老年人與幼童的頭顱骨跟下面的硬腦膜較緊密貼合,一旦頭部受外力撞擊,造成硬腦膜上出血的機會並不大,反倒是連結著腦部與硬腦膜的橋靜脈在搖晃的同時被扯斷,形成了硬腦膜下出血,有些病患甚至沒有直接的碰撞。

隨著年紀越大,我們大腦就會逐漸萎縮,因此大腦與頭骨之間的空間距離變大,以致於大腦表面的靜脈血管相對緊繃,往往輕微的頭部外傷也會造成血管被拉斷而出血,病人事後回想,甚至也未曾遭遇明顯的撞擊.頭部外傷後二十四小時內,血塊被硬腦膜表面來的纖維母細胞所浸潤,一週後這些纖維母細胞逐漸機化成外膜,到第三週則內膜也形成了,因此慢性硬腦膜下血腫都有一層較薄的內膜及一層較厚的外膜,若是微血管漏出的蛋白質逐漸滲入血腫以及血腫重複出血,則血腫就會逐漸變大。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症狀並不明顯,包括早期的頭痛、嗜睡、逐漸出現步態不穩、癲癇、口齒不清、單側或雙側無力等,嚴重時甚至會失去意識.正因為其症狀如此多變而且嚴重度也不一而足,經常會被誤診為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老年癡呆等。

針對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處理方式,一般是採開刀顱骨鑽孔引流血水,並放置引流管,大部分病患只需鑽一個孔洞即可,術後病患宜採平躺姿勢,以使腦組織膨脹復位,此外針對少數產生復發個案,則可考慮採開顱手術將血腫下內膜打開來,以使腦組織徹底膨脹起來。

總之,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困難點在於早期正確的診斷,及時的處置往往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憾事發生。

醫師簡介
學經歷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國防醫學院臨床講師
台中健保門診中心特約醫師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神經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專科醫師
台灣神經脊椎外科專科醫師
專長
下背痛、頸部疼痛、骨刺、腦中風、頭部外傷、腦瘤、坐骨神經痛、顏面抽搐、三叉神經痛、脊髓外傷、手腳麻木……等各式神經症狀。
神經外科 主任
張亮霖 醫師

醫師代號:0409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22/12/30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