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天地

【衛教天地】藥物反應伴隨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與全身症狀


東元綜合醫院免疫風濕過敏科 主任  林保成醫師

藥物反應伴隨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與全身症狀,一般會有全身性的皮膚紅疹、內臟器官的侵犯、淋巴結腫大、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及非典型淋巴球增多的表現。一般在服藥2至8周後有症狀發生,起始症狀如發燒、倦怠、淋巴結腫大。在皮膚黏膜的症狀有皮膚癢、紅疹、血管性水腫、黏膜潰瘍。 全身症狀及實驗室檢查的異常有發燒、淋巴結腫大、白血球增多、嗜中性白血球增加、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非典型淋巴球增多。在內臟器官的侵犯以肝臟受損最為常見,如肝指數異常、黃疸、大多數是輕微而且短暫,在腎臟方面的表現有蛋白尿、急性間質性腎炎、腎功能不全、尤其是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容易發生。在肺臟方面的表現、有呼吸急促、乾咳、間質性肺炎、肋膜炎、在心臟方面的表現有胸痛、低血壓、心跳快、呼吸困難、心肌炎等。

皮膚黏膜的症狀和內臟器官的侵犯,一般在停藥後會漸漸緩解,皮膚紅疹約2周後消退,平均復原時間約6至8周,約有25%病人有復發的情況,尤其是使用類固醇而且快速減量的病人。何時會懷疑藥物反應伴隨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與全身症狀的診斷,如果病人在症狀出現前2至8周有服用新的藥物,而臨床表現有發燒、淋巴結腫大、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器官功能指數異常,就需懷疑此疾病。治療方面,需先停用可能造成過敏的藥物,注意水分、電解質、營養的均衡,對於症狀輕微的病人,可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及局部使用類固醇藥膏治療。對於症狀嚴重的病人,則需口服類固醇或靜脈注射類固醇治療,對於類固醇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則需考慮使用環孢靈及其他免疫抑制藥物,才能使病情獲得緩解。

醫師簡介
學經歷
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
前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專科醫師
前台北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過敏科專科醫師
科學園區員工診所特約醫師
工業技術研究院醫務室特約醫師
風濕關節復健治療訓練合格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風濕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醫學會會員
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劃社區醫學指導教師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受訓合格醫師
職業醫學研習合格醫師

專長
過敏、氣喘、關節炎、風濕痛、紅斑性狼瘡、骨質疏鬆症、糖尿病、高血脂症、一般內科疾病、痛風。
免疫風濕過敏科 主任
林保成 醫師

醫師代號:2601
點此查看門診時刻表

2025/04/07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關心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