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漫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三大併發症之一,也是成年人導致失明的主因。

  在糖尿病患中,約有30~50%會出現視網膜病變,這與罹患糖尿病的時間及血糖是否控制良好有關,一般患有糖尿病10年以上者大多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是視網膜微細血管的病變(阻塞及滲漏),因為血管阻塞,導致視網膜缺血、缺氧而產生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很脆弱,易產生玻璃體出血造成視網膜傷害。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首重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得宜可以延緩病變的進行。若有視網膜缺血供應的區域,可先用雷射治療,預防新生血管的產生。一但有血管的滲漏或出血,也可用雷射治療來封閉出血或滲漏的血管,減輕視網膜的水腫。若是出血流到玻璃體內可以用藥物控制,若經3-6個月沒有自行吸收,或有產生視網膜剝離則須考慮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因視網膜病變時,不會疼痛,若無明顯影響視力時常被忽略,所以除非檢查眼底,否則早期的視網膜病變不易被發現,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少須接受一次眼底檢查。

  大部分糖尿病人只要好好控制血糖,定期追蹤檢查眼底狀況,接受適當的藥物及雷射或手術治療,仍可維持良好的勢力並減低視網膜病變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