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補給站

輕鬆享受零負擔

東元綜合醫院 營養科 陳佳慧

  台灣是一個充滿各式美食的地方,而如何吃的健康?如何維持健康體重?等話題卻也充斥在生活的週遭。美食和健康存在於蹺蹺板的兩邊,似乎永遠也達不到平衡,果真如此嗎?其實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享受美食,也可以輕鬆零負擔。

  “均衡飲食”及”適量攝取”是健康飲食的第一步,即為均衡且適量的攝取全榖根莖類、豆魚肉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奶類及油脂類等六大類食物,以下簡介六大類食物建議攝取份量及食物代換慨念。

1. 全榖根莖類:
  應以全榖根莖類為主食,每日約2.5~3碗飯,可多攝取膳食纖維較高的全榖類,如糙米、胚芽米…等。要特別注意的是,玉米、地瓜、芋頭、南瓜、山藥、馬鈴薯、薏仁、綠豆及紅豆等吃起來是鬆鬆口感的食物也是屬於全榖根莖類食物,若食用較多此類食物,則米飯、麵食的攝取需減少一些。

2. 豆魚肉蛋類:
  每日約攝取4~5兩肉類,應選擇油脂較少的肉類,並減少油炸、油煎或燒烤的烹調方式,另外黃豆製品,如豆乾、豆腐及豆漿,其營養價值與家禽、家畜及魚類相同,也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

3. 蔬菜類:
  建議每日3份蔬菜,每份約為半碗熟青菜,且應盡量攝取不同種類及顏色的蔬菜。

4. 水果類:
  每日水果攝取量不超過2份,1份的量可用拳頭大小來評估,切塊水果可用吃飯飯碗來估算,盡量食用新鮮水果,飲用果汁易攝取過量的糖類及添加物。

5. 奶類:
  牛奶含有人體吸收利用率最好的鈣質,每天建議喝1~2杯低脂或脫脂奶類,若無飲用奶類的習慣,每日攝取深綠色青菜、吃傳統板豆腐及適量攝取一些魚類(吻仔魚、蝦米…等)也可獲得足夠的鈣質。

6. 油鹽糖類:
  建議使用植物油作為烹調用油,油脂類中的堅果,富含有益心血管系統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每日建議食用1湯匙堅果類。另外應多多嚐試食物的原味,減少鹽分及糖類的攝取。

  只要熟悉食物屬性及應攝取份量,再應用食物代換的觀念,會發現兼顧美食和健康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協助你輕鬆享受美食的小秘訣:

1. 注意營養標示: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包裝食品均有食物成分及營養標示,在購買食物時,應善加利用這些資訊。食物成分中若含有過多的人工添加物應避免購買,另外,在看營養標示時,應注意標示上的份量表示,最常見到的是以100公克為1份,而標示內的營養成分通常只是1份的量,因此需注意每個包裝內有幾份和每份的供應量。

2. 改變進食順序:
  大部分的人用餐時,拿起筷子第一個夾的菜大部分會是自己最喜歡吃的那一道菜,接下來一口接一口吃到心滿意足時,再喝上一大碗湯,這一餐才算結束。但若每一餐都吃的如此飽足,控制熱量便成為空想,因此,為了在飽足感和熱量控制之間達到平衡,可嚐試改變進食順序;開始用餐時,先喝一碗湯,增加飽足感,之後再吃青菜及肉類,約七分飽時再吃飯,最後再喝一碗湯,這樣的方式是避免攝取過多熱量的技巧。

3. 適時款待自己:
  偶爾”淺嚐”喜愛的零食或點心,並好好享受它帶來的滿足,如此才能更有毅力持續健康的飲食習慣。

  要將健康飲食落實於生活中,並非要將非計畫中的食物排除在外,過於嚴格的控制飲食,常會讓食物攝取種類減少及易造成心理上的負擔。平日應多涉獵關於飲食健康的資訊,瞭解自己攝取多少食物與食物的屬性及組成,再應用進食的小技巧,享受各種食物都可以輕鬆零負擔!?

東元綜合醫院關心您
營養諮詢專線:03-5527000轉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