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骨質密度檢測,看T值或Z值?

放射科 刁偉民醫師


  隨著民眾對健康意識的重視,愈來愈多民眾主動要求更全面的健康檢查。其中能檢測出骨骼強度的檢查,當屬"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為普世接受的標準工具。

  根據DXA檢測後,會產生一組骨骼質量的絕對值(每平方公分內含多少公克的骨礦物質,單位gm/cm2),及兩組相對值:T值(T-score)與Z值(Z-score),T值是與年輕(20至29歲)同性別正常人平均值比較,計算差異有幾個標準差(SD)。Z值是和同齡同性別正常人平均值比較,計算差異有幾個標準差(SD)。

T值(T-Score)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骨質密度對於骨質疏鬆症的分級方式
正常 骨質密度與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比較,差異小於1個標準差 (+1 to–1)。
骨量減少 骨質密度低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差值在1至2.5個標準差之間﹙–1 to–2.5﹚。
骨質疏鬆症 骨質密度低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差值達到或者超過2.5個標準差﹙小於等於–2.5﹚。
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骨質密度低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差值超過2.5個標準差,並且曾經發生過一次或多次與骨質疏鬆相關的骨折(非衝擊性骨折)。


Z值﹙Z-Score﹚ 骨量減少程度
大於 -2.0 介於同齡的預期值
小於等於 -2.0 低於同齡的預期值



  一、 骨質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就如字面所示,它測量的是骨中Mineral(礦物質)的密度。而一個健康骨骼組織的強度,實際上是由骨頭的"質"及"量"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所以我們測出的骨質密度,只呈現"量"的面向,並不能反映出骨頭的品質(包含顯微架構architecture,也是品質的一部份)。一般而言,停經前婦女及小於50歲男性,即使骨的"量"已減少,但它的"質"却保持了相當的水準,而不會輕易發生骨折。所以"骨質密度的高低和骨折發生率高低有相關"的這個耳熟能詳的醫學常識,只成立於停經後婦女及大於50歲男性,在停經前婦女及小於50歲的男性身上,這個概念就不適用了。

  二、 骨質流失是必然發生的自然現象,一般人的骨密度大約在25歲左右就達到人生的高峰(即一般所謂顛峰"骨本"的概念),之後便開始流失。流失速度在女性停經後開始加速,之後流失的速度再慢慢減緩,男性則在65到70歲才會開始較快速流失,之後再減緩。所以過了骨本的高峰期,骨質密度就一定會愈來愈少。所以假設一位48歲的男性受檢者做DXA測出T值是-2.4(屬"骨量不足"甚或接近"骨質疏鬆"),好像很嚴重;但Z值是-1.5(屬"介於同齡的預期值"),可以告知受檢者正常安啦。那我們要如何解讀當選用T值或Z值判讀時,會呈現如此不同的差異?如果我們能理解骨質密度就是會隨年紀增長一直減少,一位48歲的男性就是比他25歲時老了許多,那他的骨質密度和年輕人比較會呈現骨量減少甚至骨質疏鬆不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嗎?再加上前述理由一,停經前婦女及小於50歲男性即使骨量減少,但骨品質尚可還不易骨折,所以跟年輕人比較的T值判讀結果,就會顯得危言聳聽,而和同齡層相比的Z值才是合理的解讀。但即使Z值是"在預期值"內,受檢者的骨量在減少也是顯見且必然的事實,所以我們仍會在結論中做出中肯的衛教建議,以幫助受檢者了解自己骨量在減少中(天命不可違也) ,並且自已所處的年齡位階(停經前婦女及小於50歲男性) ,骨密檢測的結果是不能用於預期發生骨折的風險,但要如何保健才可以減緩骨質的流失。當然我們不可能做這樣的判讀及建議吧: ’您的骨密度結果,Z值是-1.5,屬"介於同齡的預期值",所以您不需要採取任何減緩骨質流失速度的保健措施’。

  對於任何健康檢查如骨密檢測的判讀,一定要先了解它的極限(如DXA只能測"量"不能測"質"),以及它延伸的相關概念(如骨質密度和骨折發生率有相關,但這相關性只適用於停經後婦女及大於50歲男性的情況),過度解讀或誤用參考值,恐怕對受檢者造成的心理負擔,遠遠超過自然骨質流失對受檢者生理實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