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發展遲緩兒童之臨床評估-東元醫院早療門診之經驗分享

東元醫院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 復健科 陳怡君醫師

   ”發展遲緩”為兒童復健治療中心常見的主訴,在門診針對主訴或經轉介疑有發展遲緩問題者,會經過一系列的醫療診斷及各功能領域之發展評估,包括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溝通、及社會情緒各方面,總合各項評估的結果便能釐清:1.是否確實有發展遲緩問題?2.是哪一項或哪些項目的功能發展遲緩?是否有相互影響的關係?3.造成遲緩的可能病因或相關疾病診斷為何?
   東元醫院為新竹縣區域級教學醫院,並為新竹縣唯一之早期療育鑑定中心,根據先前資料整理2010一整年因疑似有發展遲緩問題至本院接受完整早期療育評估的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共有272位。其中男孩占多數有193例(71%),女孩有79例(29%)。年齡層分布0-3歲共101例、3-6歲共171例。臨床整體評估後的結果顯示語言發展遲緩最多,共有163例(59.9%),其次為動作發展遲緩98位(占36%),若加上評估結果為邊緣臨界遲緩者則仍是語言遲緩最多(占77.2%)、其次為動作發展遲緩(占63.6%)。

臨床評估結果 (全體=272)

認知發展 語言發展 動作發展 社會情緒發展 非特定發展
遲緩 52 163 98 23 46
邊緣 21 47 75 25 81

   本院評估結果統計顯示語言發展遲緩占最多,其次為動作發展遲緩,相較於之前國內其他醫院數據報告,本院結果呈現之認知及社會情緒發展遲緩相對較少,可能與不同評估中心地域性及中心特色有關,其次本院針對3歲以下兒童之認知及社會情緒遲緩定義及診斷採取較保守態度,例如針對某些面向認知障礙或是暫時性環境剝奪導致認知遲緩的個案不會立即確診,另外有些認知發展被歸納到以語言發展遲緩為主、而有些社會情緒問題則被認定是環境及氣質因素而不以該功能遲緩來下定義。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邊緣臨界遲緩者個案,有部分仍可能是日後發展遲緩的高危險群,會給予家長衛教並建議觀察追蹤。
   近一步根據年齡分析0-3及3-6歲不同年齡層的發展遲緩類型,可以看出整體而言,語言、認知、社會情緒及非特定發展遲緩以大於3歲者居多。

不同年齡層各項發展遲緩人數

認知 語言 動作 社會情緒 非特定
男孩/女孩 40/12 121/42 66/32 20/3 33/13
0-3歲 11 54 49 2 6
3-6歲 41 109 49 21 40
加總 52 163 98 23 46

   在年齡分布上顯示確診為語言、認知、社會情緒及非特定發展遲緩以大於3歲者居多,這是因為在臨床檢查及測驗較幼小的嬰幼兒心智能力時,受試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動作技能及合作度,因而增加檢測的複雜性及施行難度,針對較難聽從指令的嬰幼兒,為獲得有意義的測試結果及相關資訊,有時需額外調整測驗方式以引發他們配合做出反應,且有研究指出測試孩童年齡越小,智能測驗結果對之後追蹤分數及學業成就預期性越低,而同時也因為語言、認知、社會情緒及非特定發展這些問題通常傾向在稍長的階段年齡表徵會較穩定,較適宜安排相關能力評估並確診。
   將評估結果排除正常及邊緣發展遲緩及單純非特定發展遲緩者,確定有發展遲緩診斷共189人(約占評估總數69%),進一步分組及分析可能病因如下表:

組別
診斷 全面發展遲緩 n=86* 語言、語言 及認知發展 遲緩n=74* 社會情緒、社 會情緒及語言 發展遲緩n=12* 動作發展 遲緩 n=12* 認知、認知及社會情緒發展遲緩n=5*
精神心智疾病 34 24 7 0 3
腦部神經肌肉病變 1 1 0 1 0
基因疾病及先天症候群 0 1 0 0 0
感官知覺疾病 13 9 0 0 0
其他身體系統疾病 9 3 1 1 1

(註:全面發展遲緩為有兩項或兩項以上(動作加一項或多項其他領域、不含非特定發展類別)發展遲緩)

   本院數據顯示許多個案都無法確診相關疾病,僅有82例有相關疾病診斷,占所有發展遲緩案例之43.4%;這項結果和2005年中國醫藥大學之研究結果顯示35.6%可找出相關疾病之結果相差不遠;然而本院病例分析中基因缺陷先天障礙及腦部神經肌肉疾病較少,可能是因為這些個案多在出生就因為有明顯表徵及合併重大生理疾病而先行在醫學中心確定診斷治療並安排後續早療評估,直到需要長期復健治療才就近至本院求診,因而並未加入本中心之評估流程。進一步分析全面發展遲緩中的精神心智疾病診斷,以非特定智能障礙占最多,即排除其他疾病診斷:如染色體異常、先天症候群、腦部神經病變…等合併之智能障礙現象,針對這些個案,評估完會安排後續療育計畫,內容包括認知教育及行為治療並指導社交及生活技能,通常0至3歲以醫院早療系統為主,3歲以上則加入公共教育介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案例較難在早期測驗預知後續最終的認知能力,須定期追蹤評估,而智能障礙的孩童經由適當的支援除了可以接受融合教育外,將來也可能參與社區生活及從事工作。
   本院這項病歷分析反應該年度地區性發展遲緩個案特性,發現語言及動作發展遲緩類型最多,若加上臨界遲緩則更多,而認知及社會情緒發展遲緩相對較少,須加強臨床追蹤及評估方式的介入,特別是針對3歲以下的嬰幼兒;區域醫院疾病診斷多以精神心智疾病為多,腦部神經肌肉病變及染色體先天症候群相對較少,且很多找不到相關疾病診斷,以上結果可供相關醫療人員及家長參考並對早期療育之臨床評估有進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