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認識小兒物理治療
東元綜合醫院復健治療中心 陳昱廷 物理治療師
什麼是小兒物理治療呢?
小兒物理治療主要針對發展階段的兒童,運用兒童遊戲或在親子互動的情境下,結合兒童發展、神經成熟理論、動態系統模式、行為學派以及動作控制學習等相關理論,所發展出來的一個專業復健領域。
在嬰幼兒至學齡前的發展階段,不論是身體功能、語言、認知或情緒,甚至成長環境任一系統上發生問題都會影響到兒童的發展層面,在及早發現、早期介入的前提下,治療師以遊戲方式來提高兒童的動機及參與意願,藉由各種動作的誘發、治療手法、儀器或輔具介入,使兒童在玩樂中激發其潛能,達到發展及功能訓練的目的,並期待孩子們能將習得的動作技巧運用至日常生活中,以提升兒童獨立自主並融入社會的能力。
小兒物理治療的主要服務對象為未滿12歲,經由動作發展評估,由於各種因素而影響發展或動作失能的兒童,如:
-發展遲緩
-腦性麻痺
-智能障礙
-動作協調不良
-神經肌肉障礙如肌營養不良或肌萎縮症
-早產兒等高危險群兒童
-染色體異常疾病如唐氏症、小胖威利等
-其他先天骨骼肌肉異常或心肺系統異常的兒童....
我的孩子是否需要接受小兒物理治療呢?
動作發展里程碑可幫助家長們對於孩子在發展上是否有較落後的情形做初步的篩檢:
剛出生 | 頭部偏向一側,尚無法維持與身體同一高度,有四肢自發性動作 |
1~2月 | 俯臥時可稍微抬起頭約45度 |
3~4月 | 頭部抬高維持在90度,以前臂支撐體重 |
5~6月 | 可用手支撐上半身、會翻身、拉至坐起時頭部可與身體保持一直線 |
7~8月 | 獨立坐姿、肚子貼地向前爬 |
9~10月 | 四足爬姿勢(雙手雙腳交替前進)、手扶物體站 |
11~12月 | 獨自站立、牽著單手行走 |
12~14月 | 獨立行走、爬上樓梯 |
15~16月 | 扶欄杆上下樓梯、站著丟球 |
17~20月 | 蹲下撿東西站起、快走、原地跳躍動作、過肩向前丟球、踢球 |
24月 | 向前跳躍、從樓梯最低一階跳下、跑步 |
30月 | 單腳站1~2秒、不扶上下樓梯(兩腳一階) |
36月 | 走路、跑步時雙手交互擺動、雙腳沿直線走、丟接球 |
48月 | 雙腳跳前大於75公分、單腳向前跳、丟球超過3公尺 |
60月 | 單腳站10秒、腳跟碰腳尖倒退走直線3公尺、接反彈球或小球 |
其實發展里程碑僅是簡單的參考,並不能做為孩子是否為發展遲緩的唯一依據,在發展里程碑上稍微落後一些並不需緊張,是否需接受療育課程仍須經由臨床治療師的專業評估才能確定,家長可諮詢相關專業以得知孩子目前適合的動作訓練目標、活動及計劃。
孩子們只是不愛活動,發展慢一些有什麼影響啊?
先不提運動習慣對於提高身體素質和增進體能等方面的影響,「動作技巧」對兒童來說是頗為重要的必備能力,嬰幼兒藉由動作去探索、去認識環境,進而增加自身的動機與自信。到了與同年齡兒童互動的階段,孩子們會藉由遊戲來進一步的學習社會規則與社交能力,遊戲過程同樣也能獲得更進一步的成就感與個人特質的建立。
「大家都玩得好厲害,我一直輸,還是去旁邊玩別的好了…」
「跟你玩都不好玩,我要去找別人玩了。」
或許這只是特例,但卻不能被忽略,透過動作技巧的學習來提高兒童一個互動學習的機會,及早介入並學習同年齡同儕應該具備的動作能力,對於發展稍慢的兒童來說是提升全面發展的機會。
那麼可以從小兒物理治療取得哪些服務呢?
一、早期篩檢與專業性的兒童發展評估
二、針對發展遲緩兒童擬定動作訓練計畫與進行動作誘發
三、動作失能兒童的功能訓練
四、諮商衛教:日常家庭的活動訓練計劃以及提供家長孩子間的親子互動與照顧方法
五、兒童輔具相關資訊的建議與諮詢
若您家的小寶貝在發展上有任何的相關問題,請掛復健治療中心門診,復健治療中心專業的服務團隊將會提供您全面性的評估與治療介入方針,讓家長在照顧上可以得心應手。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 2017 Ton-Yen General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