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選單

健檢專案

線上預約

健檢須知

交通指引
最新消息

年輕型腦中風不再罕見

年輕型腦中風不再罕見


年輕型腦中風不再罕見


神經內科 / 余勁毅醫師


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最新統計 腦血管疾病(俗稱腦中風) 僅次於癌症和心臟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位。以往腦中風被認為是中老年人才容易罹患的疾病,近年來,因為飲食、生活型態和環境的變遷等因素,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年輕型腦中風,是指 45 歲以下發生腦中風。近十多年來,台灣年輕中風病人約占整體患者的比例,從原來的 5~6%,遽增到目前的 15~18%,相當於每 7 位中風病人當中,就有 1 位是 45 歲以下的年輕人。青壯年正值事業的巔峰,腦中風成為這個年輕族群失能的原因之一,對其個人家庭乃至於整個社會影響甚鉅。

腦中風發生年齡下降,主要是由於近年來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日本人稱這種病叫「生活習慣病」。腦中風的個案都是多是中廣型肥胖、平常少運動或是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血脂肪異常等「三高」的慢性病族群,也就是所謂的「代謝症候群」。台灣人的工作型態趨向久坐少動、工時長、壓力大、睡不飽,平時的運動量也不夠,再加上飲食愈來愈朝向高油、高糖和高熱量,富含抗氧物的蔬果攝取量更是嚴重不足。這些原因加在一起會造成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讓血管提早硬化。若又加上抽菸與過量飲酒,那更是火上加油。這一切就是導致慢性病年輕化的元兇。

年輕型中風以男性居多,血管提早老化是主因
腦中風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二種類型,前者是指腦血管阻塞,後者是因血管破裂造成血塊。在以往老年族群的中風,以缺血性居多,出血性中風只占了 2 成。然而,年輕型中風反而約有 5~6 成都是出血性中風,其中男性約佔了 6-7 成。研究年輕型腦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壓控制不佳所導致,其他如顱內的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型也是常見原因。冬天和春天是腦出血好發的季節。天氣驟冷或忽冷忽熱,讓血壓突然飆升,容易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而發生憾事。
缺血性腦中風 則是因為腦部血管阻塞 造成某部分的腦區得不到氣供應而壞死 「三高」的提早發生和控制不良,意味著全身血管的提早硬化,進一步導致年輕型缺血性中風,或是早發的心肌梗塞。有很多年輕型中風的患者,在發生腦中風時,才驚覺自己長期有糖尿病或血脂異常而不自覺,錯過預防腦中風發生的機會。此外,有一部分的年輕型缺血性中風,是因為血管因不當外力,如外傷或整脊不當,而造成動脈剝離。但是在臨床上,還是以「三高」等危險因素控制不良較為常見。

掌握徵兆及早治療,可增加復原機會
「預防勝於治療」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卻是處理腦中風的最為經濟實惠的原則。因為腦部一旦缺氧產生永久傷害,身體的障礙通常需要漫長的復健過程,對家計及家屬照顧都是極大負荷。而急性中風的治療,例如開刀清除血塊,或搶在中風黃金3 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打通阻塞血管等,能夠救命並減少殘障,但治療過程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平日生活必須重視中風危險因素的預防,定期健康檢查了解腦血管健康狀況。一旦出現中風的徵兆,必須立即就醫,在黃金期即時治療,能夠增加30%的復原機會 常見的中風 5 大徵兆包括: 常見徵兆包括突發性的單側肢體偏癱,突發性的口齒不清或詞不達意,突發性頭暈或步態不穩(不見得要達到暈眩或天旋地轉程度),突發性的不明原因頭痛(可能是腦血管破裂出血),突發性的單眼或雙眼看不見(無論暫時性或永久性失明)。

大部分的腦中風是可以預防的
腦中風既然被稱為「生活習慣病」,預防就必須從改變日常生活的飲食和作息著手。根據一項最新的全球性研究,中風的危險因素超過 90%是可以避免的,其中大多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改變生活習慣可避免 75%中風的機會。

  • 養成每天運動習慣:運動可以提高新陳代謝率、避免肥胖和「三高」等代謝症候群,更可以增進腦部的健康,對於預防腦中風和神經退化如失智症等相當重要。 運動接觸太陽,維生素 D 製造增加,不但增進骨質健康,更可以避免血管硬化。
  • 每日 5 蔬果:蔬果中的抗氧化物可以降低身體自由基的傷害,維生素 B12 和葉酸可以減少同半胱胺酸的產生,避免血管和神經毒性。礦物質如鎂和鈣可維持血管彈性,降低血壓。水溶性纖維則可以平衡血糖和血脂。
  • 少吃精緻澱粉和含糖飲料,改吃五穀雜糧和多喝白開水:可避免高血糖造成血管壁的膠原蛋白老化。水分和五穀中的粗纖維,則可以增加排除腸道毒素,並減少油脂和糖的吸收。
  • 增加好的油脂,避免反式脂肪的攝取:地中海飲食中的橄欖油,和台灣的綠金苦茶油,都可以有效改善血脂肪,減少中風的風險。而攝取過多的反式脂肪,如油炸物糕點等,則是百害而無一利。
  • 定期的健康檢查:由於中風的年輕化,過了 35 歲就有需要定期健康檢查,了解健康狀況,儘早預防腦中風。近年來發展的顱內及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能及早發現血管的硬化。腦部核磁共振,更是診斷腦血管疾病的利器,醫師可以清晰地看到腦部血管的狹窄病灶,甚至是微細的無症狀中風,及早進行預防和治療。

只要透過平時保養、飲食調整、持續運動,並配合醫師進行三高控制,加上定期健康檢查,年輕的你和妳就能夠遠離腦中風。

MRI磁振造影


高級健檢中心主任 / 林洋鈺醫師


本院引進全數位磁振造影系統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為非侵入性的檢查。其成像原理,是在高磁場內收集體內各種組織不同強度的訊號所製造出來的影像。其解剖組織的解析力極高,對於軟組織有極佳的對比,在病灶偵測以及疾病鑑別診斷上扮演非常重要的地位。檢查過程中不會使用到輻射線,對於病患沒有輻射傷害的顧慮。

※零輻射MRI磁振造影特點

  • 本院引進飛利浦最新的磁振造影系統Ingenia 1.5T,結合高科技數位系統以及全程光纖訊號傳輸,能有效提升影像品質,以提供最高規格的醫療診斷。
  • 該磁振造影儀採短磁體大孔徑的設計,為全台最大,可提升受檢者檢查時的舒適性,降低過往小孔徑所帶來的壓迫感。
  • 磁振造影系統Ingenia 1.5T結合優質的影像表現以及良好的檢查舒適性,將帶給受檢者最好的檢查品質。
  • 提供語音導引系統,減輕您檢查過程中的焦慮。

磁振造影檢查一般需要時間較長,檢查時,受檢者需保持平躺於檢查床上約30到60分鐘;儀器運作時會產生規律性的噪音,放射師會給予受檢者耳罩以隔絕噪音。部分器官的檢查會建議需要注射顯影劑,顯影劑的使用能增加組織對比,對於微小病灶的呈現以及疾病的鑑別診斷,會有顯著的幫助。



※磁振造影於人體的廣泛應用:
  • 神經系統:檢查顱內腫瘤、中風、腦血管瘤、腦血管阻塞、椎間盤突出、脊神經壓迫等問題。
  • 上腹部:檢查脂肪肝、肝腫瘤、膽結石、胰臟炎、腎臟疾病、腎上腺結節等問題。
  • 骨盆腔:檢查女性子宮及卵巢婦科疾病,男性攝護腺及泌尿系統疾病等問題。
  • 乳房:檢查乳房腫塊、植入物狀態追蹤等問題。
  • 骨骼肌肉:檢查運動傷害、肌腱撕裂、肌肉發炎、相關骨科疾病等問題。

除了疾病的診斷,磁振造影在健康檢查的應用,也是大有助益;既沒有輻射的危害,又能提供精密的影像品質,使預防醫學的精神得以落實。

※適合對象:
適合任何關心健康,特別是具有家族病史的人。

※影像實例

年輕型腦中風不再罕見

磁振造影注意事項:


  • 請勿攜帶貴重物品,以免遺失(衣物櫃僅供存放,不負責保管) 。
  • 有做抽血或胃腸鏡檢查者,檢查前須禁食滿8小時。
  • 裝有心律調節器(Pacemaker)及人工電子耳及皮膚縫合釘及幽閉恐懼症者不能做此項檢查。
  • 做過心臟或血管手術,裝有動脈瘤金屬夾,氣管切開金屬管或開刀裝有骨釘,金屬鋼片…等,體內有金屬植入物之患者應先告知檢查室之醫護人員。
  • 請勿化妝、勿用髮油,以免檢查中有癢感及干擾影像。
  • 如檢查範圍是腹部及骨盆腔者,檢查前4小時請禁食(包含水),其他患者不需禁食,亦不須停服日常藥物。
  • 檢查過程中會產生多種持續性噪音,此為正常現象無需驚慌。
  • 有關磁振造影之顯影劑:如檢查需要,需注射含釓(Gd,Gadliinium)之顯影劑,此對比劑在身體組織中非常穩定,安全性高。依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所發佈的警訊,此種含釓(Gadliinium)的化合物,對下列病人會有發生腎性全身纖維化症(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之風險。
    (1) 急性或慢性腎功能不全病患(其腎絲球過濾率之實際或預估低於30ml/min/1.73m2)。
    (2) 因肝性腎症候群(Hepato-renal syndrome)所致或者肝臟移植手術前後時段內所發生任何程度的腎功能不全病患。
  • 檢查過程中,會因個人檢查結果,而導致檢查時間上的延誤,請多包涵,並請您耐心等待。
  • 如若有其他檢查報告或影像報告,可於檢查當日攜帶至本中心,提供醫師參考。
  • 如有懷孕可能者以暫不檢查為宜。